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白衣庵新居·其二》
《白衣庵新居·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城内无多事,朝朝怯马蹄。

门依堞影暗,首为主人低。

细语心常动,粗餐意倍迷。

槟榔图一醉,便梦玉渊西。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迁居白衣庵后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首联“城内无多事,朝朝怯马蹄”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每日清晨,他骑马进城,心中充满畏惧,暗示了他对都市生活的不适应或厌倦。颔联“门依堞影暗,首为主人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阴暗与压抑,门边的城墙阴影似乎加重了内心的沉重感,而“主人低”则可能寓指诗人对自身地位或身份的自我审视,流露出一种谦卑或自我反思的情绪。

颈联“细语心常动,粗餐意倍迷”揭示了诗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在与人交谈时,他的心绪总是波动不定,这可能是由于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或是内心的某种挣扎。而在饮食上,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让他感到满足和沉迷,这或许反映了他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满足,通过日常琐事寻求心灵的慰藉。

尾联“槟榔图一醉,便梦玉渊西”则以幽默而略带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借由槟榔这种传统饮品来寻求暂时的忘却与解脱,梦想着能逃离当前的困境,前往一个更为宁静或理想的所在。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也体现了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迁居新居后内心的复杂情感与生活状态,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也有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与追求,充满了深沉的哲思与情感的张力。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李太白画歌

先生之气盖天下,当时流辈退百舍。

醉中咳唾落珠玑,身后声名满夷夏。

青山木拱三百年,今晨乃拜先生画。

乌纱之巾白纻袍,岸巾攘臂方出遨。

神游八极气自稳,冰壶玉斗霜风高。

呜呼先生泰绝伦,仙风道骨语甚真。

肃然可望不可亲,悬知野鹤非鸡群。

天宝之初天子逸,先生醉去不肯屈。

采石江头明月出,鼓枻酣歌志愿毕。

只今遗像粉墨间,尚有英风爽毛骨。

宣州长史粉黛工,谁令写此人中龙。

细看笔意有俯仰,妙处果在阿堵中。

人云此画世莫比,吴侯得之喜不寐。

意侯所爱岂徒尔,亦惜真才死泥滓。

先生朽骨如可起,谁为猎之奉天子。

作为文章文圣世,千秋万古诵盛美。

再拜先生泪如洗,振衣濯足吾往矣。

(0)

跂罢西邑时将营山居路有二诗次其韵·其二

求田问舍此心劳,两处如闻胜势饶。

张氏泉塍近城角,邵家林屋在山腰。

倒冠来伴樊川杜,飞舄新闲叶县乔。

昨日雪霜枯槁地,百般苍翠发新苗。

(0)

杜公井

几处城中井,标名孰与伦。

异非深百尺,功在活千人。

大旱流皆涸,甘泉惠受均。

无情知水石,诚发应如神。

(0)

题招提院静照堂

珍重慧空营妙隐,标题静照作佳名。

新堂复胜牛车乐,旧阁如抛火宅萦。

万虑根源尘外息,一轩景物鉴中明。

夜深宴坐心虚寂,檀蕙烟微风月清。

(0)

秋晚还彭泽诗

游人及丘壑,秋气满平皋。

路积康成带,门疏仲蔚蒿。

山明云气画,天静鸟飞高。

自有东篱菊,还持泛浊醪。

(0)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其十五

珍禽翠羽养雕笼,列向船头尽不同。

怜杀锦鹦偏解语,唤人提挈避东风。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