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孟春有事于太庙》
《孟春有事于太庙》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条风渐噏温,春露感心源。

精礿遵前制,斋躬步庙门。

奉先思曷极,观德畏常存。

执事咸宗隽,秉圭惟孝孙。

乐初脩拊石,礼始溯捭豚。

薪槱祥烟起,缭垣上晓暾。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孟春时节,对太庙进行祭祀活动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祭祀的庄重与虔诚。

“条风渐噏温”,春风轻拂,带来了温暖的气息,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细微变化,巧妙地引出了祭祀的主题。

“春露感心源”,春露滋润大地,也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这里将自然界的春露与人心的情感相联系,表达了人们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精礿遵前制,斋躬步庙门”,描述了祭祀时遵循传统仪式,斋戒、恭敬地步入庙门的情景。通过“遵前制”和“斋躬”这两个词,体现了对古代礼仪的尊重和传承。

“奉先思曷极,观德畏常存”,表达了对祖先的崇敬之情,思考如何达到最高的道德标准,同时对道德的敬畏之心永存。这两句诗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孝道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执事咸宗隽,秉圭惟孝孙”,描述了参与祭祀的人们皆是品德高尚之人,他们手持圭玉,象征着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家族传统的坚守。这里的“宗隽”和“孝孙”分别指品德出众者和孝顺的子孙,强调了家族荣誉和道德传承的重要性。

“乐初脩拊石,礼始溯捭豚”,描绘了祭祀开始时敲击石磬以奏乐,以及追溯到古代的猪祭之礼。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仪式动作,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庄严和历史的延续性。

“薪槱祥烟起,缭垣上晓暾”,最后两句诗描绘了祭祀时升起的祥烟,以及晨光透过缭绕的围墙照耀的情景。祥烟象征着祭祀的神圣与吉祥,而晨光则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国古代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同时也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对道德的追求以及对家族荣誉的重视。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寿楼春·其一送王梦湘还武陵

山中人由天。指桃花作历,秦后无年。

阅尽前村斜照,后溪炊烟。岩下路,今何船。

但往来、东风翩然。

怅若有人兮,舷歌乍阕,低抱水云眠。

人间世,归来篇。向茅檐曝日,松涧担泉。

目断君山何处,二妃婵娟。瓶有酒,琴无弦。

吊几番、君臣山川。纵天问能知,知而不言。终不传。

(0)

金缕曲·其二连句,和木斋韵

渴损湘虹影。把当年、三闾网得,载群归艇。

暮雨朝云劳怅望,谁见巫娥妆靓。

但飒飒、灵旗风紧。

此夕二妃都睡也,怕吟成、更有痴龙听。

卿半醉,我初醒。沧桑急劫休重省。

剩相逢、酒徒三五,尚饶清兴。

赤县二分春色短,中晚不如初盛。

可儿女、英雄厮并。

莫便无端成落魄,到天荒、地老无人境。

空独自,泪珠迸。

(0)

醉太平·其一

苔痕半墙。花魂半廊。一莺痴语斜阳。说东风断肠。

罗轻袂长。蝉低鬓香。隔帘初洗残妆。听声声钏凉。

(0)

渡江云

南楼惊去雁,晚英院落,暗籁起前轩。

画屏茶梦绕,照泪单衾,点滴到孤弦。

沧波旧约,荡海色、难觅成连。

风乍回、鞠通寒语,更唤楚魂酸。

年年,西堂春误,秀水秋荒,指天涯碧断。

空自携、雍门残感,谁报重泉。

从今怕弄清商曲,任短歌、留谱花前。

霜路稳、催愁曙角休传。

(0)

临江仙·其四

策马芦沟茸帽侧,惊沙朔雪匆匆。

归来社燕又相逢。一廛高隐地,三径旧家风。

乔木久悲霜后影,清谈惟共阿戎。

园林人去认残红。忍忘三步约,鸡酒拜桥公。

(0)

木兰花

閒居寂静同僧院,漠漠香寒灯影暗。

倦抛书卷晓钟残,微瞰冰窗孤月伴。

故人江海音尘断,欲语无人空自咽。

新来别思海同深,始恨从前如未见。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