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酬春付酒杯,兵馀真似复然灰。
路通千里传书去,人喜三军破贼回。
梅萼封檀香未彻,湖声撞玉冻初开。
疏篱败屋休兴叹,幸事群凶不再来。
对雪酬春付酒杯,兵馀真似复然灰。
路通千里传书去,人喜三军破贼回。
梅萼封檀香未彻,湖声撞玉冻初开。
疏篱败屋休兴叹,幸事群凶不再来。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的作品,名为《和伯父仲球立春即事二首(其二)》。王之道在此通过对雪景、战事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对雪酬春付酒杯,兵馀真似复然灰”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到来时雪花纷飞的景象,同时心中还带着战争的忧虑。这里的“酬春”指的是迎接春天,而“兵馀”则透露出战事未息,甚至有种“复然灰”的感觉,即战争似乎无休止地重复。
接着,“路通千里传书去,人喜三军破贼回”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来信和胜利消息的期待与喜悦。这里的“路通千里”意味着信息畅通,而“三军破贼回”则表达了人们对于军队凯旋、战事结束的渴望。
在“梅萼封檀香未彻,湖声撞玉冻初开”中,诗人通过对梅花和湖水声音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融的情状。“梅萼封檀”形容梅花盛放而带有香气,而“湖声撞玉”则是对湖面上冰层初解的声音进行了生动的比喻。
最后,“疏篱败屋休兴叹,幸事群凶不再来”显示了诗人对于过往战乱所遗留下来的破败景象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和平无灾的一种愿望。这里“疏篱败屋”描绘出一副荒废的景象,而“幸事群凶不再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春天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