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必问行由,此去逍遥物外游。
半坞白云藏宿雾,一声横笛下归牛。
喜瞻杰阁三生像,藐视丛林四海州。
为写濯缨疏拙句,谁言墨迹至今留。
金吾不必问行由,此去逍遥物外游。
半坞白云藏宿雾,一声横笛下归牛。
喜瞻杰阁三生像,藐视丛林四海州。
为写濯缨疏拙句,谁言墨迹至今留。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吕声之的作品,名为《游石佛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游览石佛寺时的心境和情感体验。
"金吾不必问行由,此去逍遥物外游。"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向往。"金吾"指的是守卫宫门的武士,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心境,不需要询问任何限制,只想随心所欲地前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半坞白云藏宿雾,一声横笛下归牛。" 这两句描绘了石佛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在此获得的心灵滋润。"半坞"形容山势如同屏障,"白云藏宿雾"则是对山中云雾缭绕的生动描述,而"一声横笛下归牛"则展现了诗人在听到了牧童吹奏的笛子声后,与归来的牛群一起回家的宁静画面。
"喜瞻杰阁三生像,藐视丛林四海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寺中塑造的佛祖及圣者的景象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喜瞻"表明诗人对这些神圣形象有着敬仰之情,而"藐视"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仿佛能够俯瞰整个世界。
"为写濯缨疏拙句,谁言墨迹至今留。"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信和对传世佳作的期待。"濯缨"指的是洗笔的水,"疏拙句"则是形容诗人的作品虽不华丽但却蕴含深意,而"谁言墨迹至今留"则是在肯定自己的文学才华,希望自己写下的文字能够流传后世。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佛教文化的赞美,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情操。
带恨湘江水。无柰远、楚云天际千里。
灵均一去,芳荪翠减,香篱青死。龙舟鼍鼓声沸。
叹旧俗、空夸水戏。
乐少年、越女吴姬,□□王孙公子。
曾记南浦芙蓉,东湖杨柳,斜日歌吹。
彩舟载酒,纶巾挥扇,胜友同醉。而今白头蓬卷。
但谙惯、独醒滋味。好只把、兰佩荷衣,从今料理。
点检花枝,风雨外、雪堆琼矗。
春去也、朱丝弦断,鸾胶难续。
眼底光阴容可惜,旧游回首寻无迹。
对青山、一饷倚枯藤,滩声急。人巳老,身犹客。
家在迩,归犹隔。纵语音如旧,形容非昔。
芳草绵绵随意绿,平波渺渺伤心碧。
到愁来、惟觉酒杯宽,人閒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