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石佛寺》
《游石佛寺》全文
宋 / 吕声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金吾不必问行由,此去逍遥物外游。

半坞白云藏宿雾,一声横笛下归牛。

喜瞻杰阁三生像,藐视丛林四海州。

为写濯缨疏拙句,谁言墨迹至今留。

(0)
翻译
不需要询问守夜人行程如何,这次我要去自由自在地游历世外。
半山腰的云雾中隐藏着夜晚的住所,悠扬的笛声伴随着归家的牛群响起。
欢喜瞻仰那尊高大的三生佛像,对广大的丛林和四海之州都心怀轻蔑。
为了写下这洗涤尘俗的粗陋诗句,谁能想到墨迹会留存至今。
注释
金吾:古代官职,负责宫门警卫。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坞:山腰的凹地,这里指山中小屋。
宿雾:夜间停留的雾气。
横笛:横吹的笛子,形容笛声悠扬。
濯缨:洗去冠缨上的尘埃,比喻超脱世俗。
疏拙句:粗糙而质朴的诗句。
墨迹:指书写的痕迹或作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吕声之的作品,名为《游石佛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游览石佛寺时的心境和情感体验。

"金吾不必问行由,此去逍遥物外游。"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向往。"金吾"指的是守卫宫门的武士,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心境,不需要询问任何限制,只想随心所欲地前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半坞白云藏宿雾,一声横笛下归牛。" 这两句描绘了石佛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在此获得的心灵滋润。"半坞"形容山势如同屏障,"白云藏宿雾"则是对山中云雾缭绕的生动描述,而"一声横笛下归牛"则展现了诗人在听到了牧童吹奏的笛子声后,与归来的牛群一起回家的宁静画面。

"喜瞻杰阁三生像,藐视丛林四海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寺中塑造的佛祖及圣者的景象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喜瞻"表明诗人对这些神圣形象有着敬仰之情,而"藐视"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仿佛能够俯瞰整个世界。

"为写濯缨疏拙句,谁言墨迹至今留。"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信和对传世佳作的期待。"濯缨"指的是洗笔的水,"疏拙句"则是形容诗人的作品虽不华丽但却蕴含深意,而"谁言墨迹至今留"则是在肯定自己的文学才华,希望自己写下的文字能够流传后世。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佛教文化的赞美,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情操。

作者介绍

吕声之
朝代:宋

绍兴新昌人,字大亨。以能诗名。师陈傅良而友蔡幼学,同升太学。宁宗嘉定间历官宿松尉、平阳丞,终昭信军节度推官。有《沃洲杂咏》。
猜你喜欢

宴清都.端午

带恨湘江水。无柰远、楚云天际千里。

灵均一去,芳荪翠减,香篱青死。龙舟鼍鼓声沸。

叹旧俗、空夸水戏。

乐少年、越女吴姬,□□王孙公子。

曾记南浦芙蓉,东湖杨柳,斜日歌吹。

彩舟载酒,纶巾挥扇,胜友同醉。而今白头蓬卷。

但谙惯、独醒滋味。好只把、兰佩荷衣,从今料理。

(0)

宋竹坡与余有延桂看菊之约竟不及赴赋乐府一章以寄之

桂花开,菊花开。秪为花开自合来,何须问酒杯。

扫苍苔,惜苍苔。风月应怜小宋才,佳期待早梅。

(0)

感皇恩

雀跃拊髀行,推门放杖。齿缺支离未偎傍。

屠牛牧马,画个葫芦依样。涉程途圣智、生迷惘。

不识不知,如何趣向。狂屈才言又还忘。

百般呈似,种种施为俱妄。要承当的的、天真相。

(0)

武陵春

山鸟唤人归意重,佳处有林泉。茅屋经营三两椽。

据分不拈钱。万壑风鸣千嶂月,小有洞中天。

石上松间坐与眠。何处觅神仙。

(0)

满江红.偶睹春事阑珊谨用兄韵以写所怀

点检花枝,风雨外、雪堆琼矗。

春去也、朱丝弦断,鸾胶难续。

眼底光阴容可惜,旧游回首寻无迹。

对青山、一饷倚枯藤,滩声急。人巳老,身犹客。

家在迩,归犹隔。纵语音如旧,形容非昔。

芳草绵绵随意绿,平波渺渺伤心碧。

到愁来、惟觉酒杯宽,人閒窄。

(0)

题立仗马图

玉立彤墀气尚粗,食残刍豆更何须。

太平未必闲无用,一幅君王纳谏图。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