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平原·其二》
《平原·其二》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三千静塞拥登坛,失计平原弃郡还。

河北淮西同一死,白头泉路愧常山。

(0)
鉴赏

这首诗《平原(其二)》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句“三千静塞拥登坛”,描绘了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在边塞集结,准备上战场的情景。这里的“三千”并非实指具体人数,而是用以形容军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静塞”则暗示了边塞的宁静与和平,与即将爆发的战争形成鲜明对比。整句通过壮丽的场景设置,营造出一种即将面临生死考验的紧张氛围。

次句“失计平原弃郡还”,转而讲述了一个战略失误的故事。这里“平原”可能指的是平原地带,而“弃郡还”则暗示了放弃某个重要城镇或地区后返回的情况。这一句通过“失计”二字,揭示了决策者在战略上的失误,导致了后续不利的局面。这种历史教训的呈现,引发了读者对于决策与后果之间关系的思考。

接下来的“河北淮西同一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河北”和“淮西”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理区域,象征着广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民。诗句表达的是,无论是北方的河北还是南方的淮西,都面临着相同的生死考验。这不仅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也体现了诗人对广大民众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最后一句“白头泉路愧常山”,以个人情感的抒发结束全诗。诗人想象自己在生命的尽头,面对泉路(即死亡之路)时,会因未能像常山(常山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那样英勇无畏而感到羞愧。这句话既是对历史英雄的致敬,也是对自己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自我反省。同时,它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勇敢、忠诚等高尚品质的向往。

综上所述,《平原(其二)》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战争、战略失误、人性以及生命价值的深刻洞察与反思。诗中既有对英雄的赞美,也有对平凡人命运的同情,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自省,构成了一个丰富而多层次的艺术世界。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次韵胡德辉乞予钞书之副六首·其六

长檠计出群儿下,两眼眵昏欲底为。

凭语少年须著便,酒狂端合信书痴。

(0)

次汪相韵

几年东阁叹差池,忽见溪山照紫微。

千里欢传旌节至,一城争看锦衣归。

敢言刺史分符宠,幸遇诸生鼓瑟希。

早晚九重宣诏急,紫阳山下驿尘飞。

(0)

隆祐太后挽词二首·其二

朔漠遐征后,南州俶扰时。

人心忧社稷,天意属帘帷。

拥佑千龄主,图回万世基。

中兴能事毕,倏与帝乡期。

(0)

悼往二首·其一

宿草纵横绿,春归有底忙。

百年知有尽,万感要难忘。

欲语如他日,犹疑在我旁。

人生今至此,不拟惜流光。

(0)

泊召伯埭

孤舟渺无根,夜历数村雨。

今朝乱晴景,水镜写霜树。

哀鸿念群声,正到客愁处。

男儿有怀抱,何事亦关汝。

苍烟接牛斗,惝恍迷归路。

明发问吾侬,乘流去复住。

(0)

灯碑五首·其二

钿轴天章拜异恩,驿骖花骑映朝暾。

手持禁钥千门肃,官压东宫二品尊。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