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东下初乘兴,明月南飞竟失群。
田父语言时近道,世人嘲笑尚论文。
九山敛气横寒野,一坞朝阳聚暖云。
胜处借人教暂看,后来何必问灵氛。
扁舟东下初乘兴,明月南飞竟失群。
田父语言时近道,世人嘲笑尚论文。
九山敛气横寒野,一坞朝阳聚暖云。
胜处借人教暂看,后来何必问灵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东行,初尝旅途之兴的景象。"扁舟东下初乘兴"一句,通过“扁舟”这个特定船型,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东行旅程的新鲜感受和期待。接下来,“明月南飞竟失群”,则是用一个壮丽的画面来表达孤单与寂寞之情。这里的“明月”象征着清冷与孤独,而“南飞”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辽阔,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觉到了自己与群体的脱节。
“田父语言时近道”一句,通过对话语境的描绘,展示了诗人与农夫之间的交流,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探讨。“世人嘲笑尚论文”则表现出诗人对于世俗之见、学术争鸣持有批评态度,认为这些都无法触及生命的本质。
“九山敛气横寒野,一坞朝阳聚暖云”两句,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这里,“九山敛气”和“一坑朝阳”分别勾勒出山川与日光交互作用下的不同面貌,通过“横寒野”与“暖云”的对比,诗人传达了自然界中阴冷与温暖并存的哲理。
最后,“胜处借人教暂看,后来何必问灵氛”则是诗人对于生活智慧和精神导师的寻求。这里的“胜处”可能指的是某种高妙的境界或地方,而“借人教”则表达了对他人的学习与领悟。在这之后,“暂看”二字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外物所动的态度,最后,“后来何必问灵氛”则是诗人对于未来和宇宙奥秘的一种坦然接受,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
西溪宛转南山绿,山下溪边相君屋。
曾无卉木动韶芳,万竹森森迸寒玉。
攒根只认梁州铁,亭亭青紫乔林叶。
晓旭徒怜琐碎金,凝霜敢犯贞修节。
此地何年足风雨,陆海波涛遽如许。
才出池园发异声,苍虬蜿蜿孙将子。
苏老菟裘兴复长,洞庭帝子遗文章。
直从气味辩甘苦,宁知性体齐圆方。
漫儗侯封渭曲资,七贤称达亦风卑。
主人头白杀青在,谩倚秋天唱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