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堡冈台每相望,耗民无救堕明纲。
椓人久擅杀生柄,怯将徒称守禦方。
极目一时警跸路,回思此地战征场。
动关心惧仔肩重,祖业维艰刻敢忘。
峰堡冈台每相望,耗民无救堕明纲。
椓人久擅杀生柄,怯将徒称守禦方。
极目一时警跸路,回思此地战征场。
动关心惧仔肩重,祖业维艰刻敢忘。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过中前卫》。诗中描绘了对历史战场的回顾与感慨,以及对国家责任的深沉思考。
首联“峰堡冈台每相望,耗民无救堕明纲”表达了对古代战争中耗费民力、破坏法纪的痛心。山峰、堡垒、高地、城墙,这些象征战争的意象,与“耗民”、“堕明纲”的描述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颔联“椓人久擅杀生柄,怯将徒称守禦方”进一步指出战争中的残酷与无奈。这里的“椓人”可能指执行死刑的人,暗示战争中暴力的滥用。而“怯将徒称守禦方”则表达了在面对强敌时,即使有防御之策,也难以真正保护民众的无力感。
颈联“极目一时警跸路,回思此地战征场”转而从视觉角度出发,描绘了诗人站在战场上,回望曾经的战斗场景,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反思。这不仅是对过去战争的回顾,也是对当下和平的珍惜。
尾联“动关心惧仔肩重,祖业维艰刻敢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责任的深刻认识和对先辈艰苦创业的铭记。这句话意味着,作为君主,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维护国家稳定、传承先祖基业的重大责任,不敢有丝毫遗忘或懈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回顾历史战场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国家责任的深切认识,展现了弘历作为一位帝王对于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