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父当年泽畔吟,千秋鱼水坐谈深。
成汤聘后闻三顾,大禹征来见七擒。
渭水飞扬平寇略,祁山憔悴出师心。
风期奕世朱弦在,史笔烦君次第寻。
梁父当年泽畔吟,千秋鱼水坐谈深。
成汤聘后闻三顾,大禹征来见七擒。
渭水飞扬平寇略,祁山憔悴出师心。
风期奕世朱弦在,史笔烦君次第寻。
此诗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名为《王囧伯至武林以汇辑武侯全书见贻卒业赋》。诗中借古喻今,以三国时期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的事迹为线索,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学问传承的重视。
首联“梁父当年泽畔吟,千秋鱼水坐谈深”描绘了诸葛亮在梁父泽畔吟诗的场景,比喻其智慧与深邃的学问如同鱼水交融,长久而深厚。颔联“成汤聘后闻三顾,大禹征来见七擒”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赞美诸葛亮的智谋与忠诚,他如同成汤的贤臣伊尹,又似大禹的得力助手,多次被邀请和征召,展现了其非凡的才能和高尚的人格。
颈联“渭水飞扬平寇略,祁山憔悴出师心”进一步描述了诸葛亮在军事上的卓越成就,他如飞渡渭水的勇士,勇猛平定敌寇;又如在祁山劳心劳力,为国家安危而忧心忡忡。尾联“风期奕世朱弦在,史笔烦君次第寻”则寄寓了对后人传承历史、弘扬先贤精神的期望,希望未来能有人继续追寻和记录诸葛亮的功绩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事迹的回顾与赞美,不仅体现了对古代英雄的崇敬之情,也蕴含了对学问传承与历史记述的深刻思考。
折夫容,乍见年芳歇。驿柳千条催发。
黯黯销魂唯是别。凉露下,征程滑。
伤江水、少还流,占镜影、无圆月。
但苍茫里,葭□风冽。朝倚蜀国城,暮眺吴宫阙。
此恨绵绵难彻。万一天怜相念切。应更有、相逢节。
秋径赏、菊为屏,春昼㬉、桃翻雪。忍良辰、美景空设。
几日朱楼,东风如梦,数到销魂时候。
香尘旧苑,粉本残山,谁省倚阑人瘦。
犹是春前画廊,觅遍斜阳,翠僝红僽。
问王孙归路,津亭篴罢,暮寒知否。
还念我、弹墨鸾襟,沾香鸳帕,渐渐风情非旧。
伤高有泪,怨别何心,坐数落花偏久。
听到千山杜鹃,芳梦醒初,清钟催后。
纵空帘重卷,绿阴如许,怎禁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