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去郡三思·其二》
《去郡三思·其二》全文
宋 / 方岳   形式: 古风  押[卦]韵

我思老任棠,规我一本薤。

薤本犹可锄,而况此䄺稗。

拔之血人指,咄咄吁可怪。

吾斯以为常,未敢以为戒。

(0)
注释
我:第一人称代词,我。
思:思念,怀念。
老任棠:历史人物,此处指代某位值得尊敬的人。
规:教导,规范。
一本薤:比喻一本深奥的教诲或原则。
犹:尚且,还。
锄:农具,这里指去除。
䄺稗:杂草,比喻不好的事物。
拔:拔除,抽出。
血人指:鲜血染红的手指,形容用力过猛或情况严重。
咄咄:惊叹声。
吁:表示惊讶或感叹。
斯:这,这个。
以为:认为。
常:常态,习惯。
戒:警惕,鉴戒。
翻译
我怀念老任棠,他的教诲如同一本韭菜。
韭菜根还可用锄头除去,更何况这些杂草呢。
连根拔起时,鲜血染红了人的手指,真是令人惊异。
我已习惯这种艰辛,却不敢以此为鉴戒。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岳所作,名为《去郡三思(其二)》。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老任棠赠送的一本草药薤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间相互规劝、共同进退的深厚情谊。

“思”字在这里体现了诗人的怀念之情,而“一本薤”则是诗人与老任棠友情的象征。薤是一种可以食用的草本植物,常用来比喻平凡而有益的事物。诗人通过对薤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于朋友之间能够直言相劝、共同成长的珍视。

“拔之血人指”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薌尖锐利,拔时不慎易伤手指的情景,这里的“咄咄吁可怪”,则是诗人对这种痛楚感受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他对于友情纯挚、无私之深切体会。

最后,“吾斯以为常,未敢以为戒”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友谊的珍视,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的情感交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然而,他也明白,这样的情谊虽然宝贵,却不能轻易将其视作警世之鉴,而应更加珍惜与维护。

整首诗通过对薤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以及他对于生活中小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作者介绍
方岳

方岳
朝代:宋   字:巨山   号:秋崖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生辰:1199~1262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猜你喜欢

嘉东莞诗

沙贝风烟接莞天,政声藉藉到门前。

不知卓曾循良政,兼有风流水部贤。

(0)

丁未七月二日云路七父老携酒过予水帘洞共语甚适

岩扉半掩水帘遮,宴坐无言到日斜。

七老携壶出云路,来看岩畔落天花。

(0)

方广寺僧圆林送藤竹二杖作

方竹红藤来上方,入手振之声琅琅。

天台有路终须到,只在衰翁柱杖傍。

(0)

喜新会学沃掌教违众不远四百里来过甘泉归似何明府何如也

时辈纷纷反眼轻,白头谁鼓铁江?。

故人族子知多少,惟有当年尹彦明。

(0)

入黄龙洞口迟王石屏黄门戴角峰侍御口占

劄劄肩舆相后先,闻君尚在一把莲。

行行十步九回首,及早相将到洞天。

(0)

题陈郎主清别号

主清一以清,为洗世间浊。

君家石䃱流,千丈从天落。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