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野蚕》
《野蚕》全文
明 / 徐渭   形式: 古风

越桑虽云盛,不及吴中繁。

越女卖钗钏,仅可完蚕山。

如斯苦拯救,良亦可悯怜。

如何野蚕种,孳息多今年。

曳丝满郊郭,食叶留其觔。

叶叶如虫网,枝枝垂钓缗。

涎缕无所用,胶衣黏头巾。

过者苦拂拭,桑女交攒颦。

提筐往西园,空手归东邻。

即欲贸钗珥,有钱无桑村。

嗟彼机上杼,秋来鲜闻声。

匪来犹可说,国输良有程。

衣食无二理,蠹衣与食均。

尝闻捕蝗法,及此同瘗焚。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野蚕》,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诗中描绘了江南地区蚕桑业的繁忙景象,以及蚕农们在丰收之年所面临的困境。

首句“越桑虽云盛,不及吴中繁”以对比手法开篇,指出虽然越地的桑树茂盛,但产量却不及吴地丰富。接着,“越女卖钗钏,仅可完蚕山”描述了蚕农们为了养蚕,不得不变卖家中的首饰,勉强维持生计的艰苦生活。

“如斯苦拯救,良亦可悯怜”表达了对蚕农们的同情和怜悯之情。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如何野蚕种,孳息多今年”转折,揭示了一种意外的收获——野蚕的大量繁殖,为蚕农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丰收。

“曳丝满郊郭,食叶留其觔”描绘了野蚕成群结队,满地都是它们的丝线和残叶的场景。接着,“叶叶如虫网,枝枝垂钓缗”将野蚕的丝线比作蜘蛛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它们编织的壮观景象。

然而,“涎缕无所用,胶衣黏头巾”指出这些丝线并无实际用途,只能黏附在衣帽上,成为一种负担。过路的人们不得不避开,以免被丝线缠绕,而桑女们则愁眉不展。

最后,“提筐往西园,空手归东邻”描述了蚕农们提着空筐,从西园返回东邻的情景,反映了他们尽管辛勤劳动,却仍然无法满足需求的无奈。诗人在“即欲贸钗珥,有钱无桑村”一句中进一步强调了蚕农们的困境,即使有钱也无法购买到所需的桑叶。

“嗟彼机上杼,秋来鲜闻声”表达了对传统织机在丰收季节却鲜少运转的感慨,暗示了蚕农们生活困顿的现状。接下来,“匪来犹可说,国输良有程”指出虽然国家有征税的制度,但蚕农们的生活依然艰难。

“衣食无二理,蠹衣与食均”强调了衣食的重要性,蚕农们不仅需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家禽,两者同样重要。最后,“尝闻捕蝗法,及此同瘗焚”提到古人对付害虫的方法,这里暗指蚕农们面对野蚕的困扰,也如同古代对付蝗虫一样,寻找方法解决。

综上所述,《野蚕》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蚕农们在丰收之年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对生活的坚韧与希望。诗中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作者介绍
徐渭

徐渭
朝代:明   号:天池山人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521—1593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
猜你喜欢

和栖贤山居韵·其十九

怀人几千里,每夜过三更。

拥毳时同坐,沿阶又独行。

不堪鸭绿色,常作虎溪声。

更有关心处,飞云枕上生。

(0)

和栖贤山居韵·其十五

展卷旧相识,全非此日人。

明明千古意,寂寂一孤身。

到死终无二,平生只是真。

最怜初睡熟,又度大榕津。

(0)

读李氏遗书二首·其二

举世令人闷,斯人以死争。

开眸沧海窄,点笔老天惊。

佛祖无酸气,英雄有至情。

遗书今尚在,再拜李先生。

(0)

大雨喜育子远访

相逢疑隔世,一别五经年。

莫话乡关事,难禁风雨天。

寻尸来万里,问道入重泉。

拗折枯藤杖,沙寒且共眠。

(0)

沈阳杂诗二十首·其二十

天地不可必,春风或度关。

阴山一半揖,遗老共生还。

杖指乌衣巷,船归黄木湾。

亲朋未尽鬼,恸哭后开颜。

(0)

读杜诗

所遇不如公,安能读公诗。

所遇既如公,安用读公诗。

古人非今人,今时甚古时。

一读一哽绝,双眼血横披。

公诗化作血,予血化作诗。

不知诗与血,万古湿淋漓。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