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十四夜月》
《八月十四夜月》全文
宋 / 范仲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光华岂不盛,赏宴尚迟迟。

天意将圆夜,人心待满时。

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

来夕如澄霁,清风不负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èshíyuè
sòng / fànzhòngyān

guānghuáshèngshǎngyànshàngchíchí

tiānjiāngyuánrénxīndàimǎnshí

zhīqiāngòngyóufēnkuī

láichéngqīngfēng

注释
光华:光彩。
岂:难道。
盛:灿烂。
赏宴:宴会。
尚:还。
迟迟:慢慢。
天意:上天的旨意。
圆夜:夜晚圆满。
人心:人们的心愿。
满时:那一刻的满足。
已知:已经知道。
共:共享。
犹讶:仍惊讶。
一分亏:一丝的缺失。
来夕:明天的夜晚。
澄霁:清澈晴朗。
不负期:不会辜负约定。
翻译
光彩难道不灿烂,宴会还在慢慢举行。
上天的旨意是要夜晚圆满,人们的心愿等待着那一刻的满足。
已经知道即使千里之外也能共享,但仍惊讶于一丝的缺失。
明天的夜晚如同清澈晴朗,清风不会辜负约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八月十四夜月》,通过对中秋赏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月光盛景的赞美和对团圆佳节的期待。首句“光华岂不盛”表达了明亮的月光璀璨夺目,次句“赏宴尚迟迟”则暗示了人们对于团圆聚会的期盼与等待。诗人以“天意将圆夜,人心待满时”进一步强调了月亮圆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团聚的美好愿望。

“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这两句表达了虽然相隔千里,但人们共享同一轮明月,即使稍有欠缺,也足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遗憾。最后一句“来夕如澄霁,清风不负期”预示着未来的夜晚如果天气晴朗,清风将如期而至,为赏月提供更好的条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团圆时刻的期待和对自然的诗意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节月圆之夜的景象,寓含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
朝代:宋   字:希文   生辰:989-1052年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猜你喜欢

金粟堆

少陵金粟堆前泪,叹息开元万事空。

今日我来愁又绝,更无松竹鸟呼风。

(0)

赠张景方

斯文万古照乾坤,削简沉碑仅免燔。

在处自应神物护,从来难为俗人言。

仙官下取馀无几,夹壁深藏尚半存。

异日亡书购三箧,吾知汉相有贤孙。

(0)

题画雪雀·其一

寂寂黄山处士居,空林急雪鸟相呼。

不知此子何由见,归与先生作画图。

(0)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其十四

故山不可到,归梦到天池。

想见山中叟,磨崖待我诗。

(0)

题梅兰图二首·其一

寒梅在空谷,本自凌冰霜。

托根傲众木,开花陋群芳。

遥风递清气,迥水涵孤光。

美实初可口,采掇升岩廊。

念尔如傅说,和羹初见尝。

不须羡幽兰,深林自吹香。

(0)

竹炉

苏州平生淡无欲,长物从来博山足。

斲石烧磁俱碌碌,削筒为之方绝俗。

净名居士眠胡床,梦馀竹斋春昼长。

不知柏子起烟缕,但觉细细风吹香。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