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楼高海气重,吴门词客远相从。
可知不带红尘色,至自清秋日观峰。
白雪楼高海气重,吴门词客远相从。
可知不带红尘色,至自清秋日观峰。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赠梁伯龙(其一)》。诗中描绘了白雪覆盖的高楼在浓厚海气中的景象,以及远方的吴门文士前来相会的情景。诗人通过这幅画面,表达了对梁伯龙清雅脱俗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首句“白雪楼高海气重”以“白雪”和“楼高”开篇,营造出一种高洁而清冷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梁伯龙的高雅气质。接着,“吴门词客远相从”一句,点明了梁伯龙与远方文士的深厚情谊,展现了他广结贤士、志同道合的朋友圈。
后两句“可知不带红尘色,至自清秋日观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不带红尘色”表达梁伯龙超凡脱俗、远离世俗纷扰的形象;“至自清秋日观峰”则描绘了一幅在清秋时节登高望远的画面,寓意梁伯龙在精神上追求高远、视野开阔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李攀龙作为明代著名诗人的文学造诣。
间岁淮南送北征,今从燕北饯南行。
三年一会难为别,万里相思可奈情。
候馆霜晴荒草白,官河风尽片帆轻。
高堂延伫斑衣切,安得联翩奉寿觥。
忆长安握手萧寺,倾倒风流如许。
讲毗昙、年少重僧弥,把团扇、名齐法护。
连宵过、喜听蝉联语。濯濯见、新桐晨露。
两丸髻、对酒清歌,白玉手、谈庄挥麈。
向西山、时看爽气,却种此君同住。
洒白练、夭矫似惊龙,爱写洛神遗赋。
高舆披鹤氅,广陵路。都争识、神仙风度。
芙蓉第、纱帽隐囊,凤凰池、琼林珠树。
羡吴苑小令题诗,兰亭右军作序。
看车前、赫奕八驺来,更邓禹、笑人何处。
便插簪、散帻成高步。封禅书、诵来无误。
况庭际、蜡凤叠棋,数公才、又还如故。
《三台.用琅琊氏事,赠王阮亭三十初度,戏用辛稼轩用陆氏事,送玉山陆令体》【清·邹祗谟】忆长安握手萧寺,倾倒风流如许。讲毗昙、年少重僧弥,把团扇、名齐法护。连宵过、喜听蝉联语。濯濯见、新桐晨露。两丸髻、对酒清歌,白玉手、谈庄挥麈。向西山、时看爽气,却种此君同住。洒白练、夭矫似惊龙,爱写洛神遗赋。高舆披鹤氅,广陵路。都争识、神仙风度。芙蓉第、纱帽隐囊,凤凰池、琼林珠树。羡吴苑小令题诗,兰亭右军作序。看车前、赫奕八驺来,更邓禹、笑人何处。便插簪、散帻成高步。封禅书、诵来无误。况庭际、蜡凤叠棋,数公才、又还如故。
https://shici.929r.com/shici/hK9cDyNcmh.html
春草孤村,茅亭立、老槐如昨。
香满院、名花倾国,临风绰约。
三径才开佳客至,一樽细雨同斟酌。
叹十年、宦海历风尘,空耽搁。钟鼎业,波涛恶。
林壑里,无拘缚。趁日长体健,流连芳萼。
屋角远山青欲滴,溪边钓艇鱼新跃。
看眼前、世事谩关情,秋云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