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姜相坟次邓经略韵》
《谒姜相坟次邓经略韵》全文
宋 / 陈知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欲将兴废问洪钧,来谒孤坟独怆神。

千载高风馀凛凛,一池秋水自粼粼。

门前帆影来天际,林杪钟声落海滨。

此道寥寥今复振,不应渔水是东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āngxiāngféndèngjīnglüèyùn
sòng / chénzhīróu

jiāngxīngfèiwènhóngjūnláifénchuàngshén

qiānzǎigāofēnglǐnlǐnchíqiūshuǐlínlín

ménqiánfānyǐngláitiānlínmiǎozhōngshēngluòhǎibīn

dàoliáoliáojīnzhènyìngshuǐshìdōnglín

翻译
想要探究盛衰的秘密,我来到这孤独的坟前,心中充满哀伤。
千年的高尚风范仍然令人敬畏,一池秋水独自闪烁着波光。
门前的船影从天边驶来,林梢的钟声消散在海边。
这条道路曾经冷清,如今又重新振兴,渔水之景并非我东邻的特色。
注释
兴废:盛衰,兴盛与衰败。
洪钧:古代对天意、命运的代称。
孤坟:孤独的坟墓,可能指某位尊者或先人的墓地。
凛凛:威严、令人敬畏的样子。
粼粼:形容水面微波荡漾。
寥寥:稀少、冷清。
振:振兴,恢复活力。
渔水:捕鱼和打水,比喻平凡的日常生活。
东邻:东方的邻居,这里可能暗指某种理想或过去的传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知柔的作品,题为《谒姜相坟次邓经略韵》。诗人来到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的孤坟前,内心充满感慨。他询问历史兴衰的秘密,表达了对这位已故宰相的敬仰和哀思。千年的高尚风范仍然令人敬畏,而墓园中的秋水则静静地闪烁,增添了凄清的氛围。远处的帆影和海边的钟声,更显得孤独与寂寥。诗人感叹这样的道德典范在当今社会罕见,同时也期待这样的精神能够再次振兴,暗示自己或周围人不应忘记这样的邻居——那位曾以道德力量影响世人的宰相。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社会风气的反思。

作者介绍

陈知柔
朝代:宋

(?—1184)宋泉州永春人,字体仁,号休斋,一号弱翁。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授台州判官。历知循州、贺州。与秦桧子秦熺同榜进士,桧当轴,同年多以攀援致通显,知柔独不阿附。解官归,主管冲祐观。有《易本旨》、《春秋义例》、《易大传》、《易图》、《诗声谱》、《论语后传》等。
猜你喜欢

江城杂咏七首·其二

西风满天地,行子夕阳前。

南浦人争渡,清江夜有船。

异乡孤客泪,隔竹小家烟。

风物今如此,登临一惘然。

(0)

苏知县能染时赋役频繁负郭之田十卖八九民力已尽催科不休诗中言及之俾知民间艰难云·其三

山翁自愧坐无毡,赋役相承断复连。

前载已捐南畈土,去春仍旧北山田。

差科正恐无虚日,货鬻深忧有尽年。

幸有读书窗下月,夜深依旧十分圆。

(0)

和王存诚游洞天

昔我游洞天,意马得休止。

平生尘土梦,尽向沧浪洗。

回首名利场,十年不挂齿。

去去青云端,褰衣访平起。

(0)

辛夘冬雪里寻梅三首·其二

月色满人间,前村步又艰。

南枝寻不得,何处是孤山。

(0)

雪中见寄

六丁剑搅天地水,倒泻银河洒寒雨。

舞空鳞甲动天风,玉龙飞下玻璃圃。

乾坤万里混清光,广寒谁借脩月斧。

奇葩异卉恣粘缀,宁烦獭髓鸾胶补。

无朋懒棹子猷?,何人肯扣袁安户。

不愁僵卧酒杯空,石鼎烹茶试鹦鹉。

(0)

如梦令.题杨补之施蓬墨梅卷中他诗有忍寒背蓬立之句

常记剡溪前度。坐拓船窗窥觑。

棹进任舟移,行尽粉香千树。佳趣。佳趣。

篷背诗人何处。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