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庐山天下奇,瀑流千丈江瀰瀰。
何人巨笔写奇秀,欧公昔赠刘君词。
蒐玄抉怪轹万象,万古直与山争驰。
莆田先生山泽姿,壮节五老同崔嵬。
名通仕版偶服吏,癖在泉石终难医。
高堂束绢风披披,令我扫笔为嵚崎。
飞桥细路缘翠壁,偃松绝壑临苍坻。
已拟先生谢幼舆,故著逸士泉之湄。
就中有理未可说,却被石翁加品题。
惟翁自有王维笔,谓我解画欧公诗。
由来绝倡不可和,况此粉墨那容追。
秪应披雾见突兀,庶此峻拔如吾师。
吾师真是刘凝之,我视六一无能为。
凝之不作六一远,此诗此画谁当知。
壮哉庐山天下奇,瀑流千丈江瀰瀰。
何人巨笔写奇秀,欧公昔赠刘君词。
蒐玄抉怪轹万象,万古直与山争驰。
莆田先生山泽姿,壮节五老同崔嵬。
名通仕版偶服吏,癖在泉石终难医。
高堂束绢风披披,令我扫笔为嵚崎。
飞桥细路缘翠壁,偃松绝壑临苍坻。
已拟先生谢幼舆,故著逸士泉之湄。
就中有理未可说,却被石翁加品题。
惟翁自有王维笔,谓我解画欧公诗。
由来绝倡不可和,况此粉墨那容追。
秪应披雾见突兀,庶此峻拔如吾师。
吾师真是刘凝之,我视六一无能为。
凝之不作六一远,此诗此画谁当知。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题庐山图》,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庐山的瀑布、江流、山峰等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艺术创作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庐山独特魅力的深刻感悟。
首句“壮哉庐山天下奇”直接点明了庐山的非凡之处,引出对庐山美景的赞叹。接下来的“瀑流千丈江瀰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与“欧公昔赠刘君词”相呼应,借历史典故增添了诗的韵味。诗中通过“蒐玄抉怪轹万象”等句子,生动地展现了庐山的雄伟与奇特,仿佛庐山与自然界的万物都在竞逐,展现了一种动态的美。
接着,诗人以“莆田先生山泽姿”引入了对庐山的另一层理解,通过“壮节五老同崔嵬”将庐山的山峰与历史人物的壮志豪情相联系,进一步丰富了庐山的形象。诗中的“名通仕版偶服吏,癖在泉石终难医”则表达了诗人对庐山自然美的深深迷恋,即使身在官场,也无法割舍对山水的喜爱。
“高堂束绢风披披,令我扫笔为嵚崎”描绘了诗人面对庐山美景时的创作冲动,想要用画笔捕捉这份壮丽。随后的“飞桥细路缘翠壁,偃松绝壑临苍坻”更是细腻地描绘了庐山的地形地貌,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
最后,“已拟先生谢幼舆,故著逸士泉之湄”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像谢灵运一样,远离尘嚣,隐居于庐山之畔,享受自然之乐的愿望。而“惟翁自有王维笔,谓我解画欧公诗”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艺术创作能力的自信,认为自己能够理解并表达出庐山之美,如同唐代诗人王维的画作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与历史人物、艺术创作的巧妙结合,展现了庐山的壮丽与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画的热爱与追求。
道人移菊到山家,细袅薰风带露华。
便有渊明篱下趣,谁人着眼看荷花。
倚策试新晴,扶摇上羊角。
山空叶自语,天近云欲落。
危亭渺何许,高木黯犹昨。
悠悠念物化,漫漫悲世浊。
何当击天池,与子翔寥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