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揽结之,已补稻田衲。
何人持赠君,更伴山中榻。
山僧揽结之,已补稻田衲。
何人持赠君,更伴山中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通过“山僧”与“留云亭”的形象,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诗中的“山僧揽结之,已补稻田衲”,以“山僧”为视角,描述了僧人在山间劳作的情景,不仅体现了佛教徒对生活的态度,也暗示了自然与劳动的融合之美。“何人持赠君,更伴山中榻。”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鸿雁何从来,千里度江湘。
当春既北飞,涉秋复南翔。
岂不念乡塞,所至逐炎凉。
客子别家久,遥遥征路长。
朝游齐鲁国,暮行吴越乡。
何思拔泰茅,惟忧系否桑。
壮心移岁华,徂貌委年霜。
蓬飞绕本根,蕖落恋旧房。
此邦虽乐土,故乡焉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