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炎劳见访,把臂竹林幽。
岂是陈蕃榻,能令孺子留。
解衣坐竹下,贳酒过墙头。
欲儗逃喧去,风尘可自由。
冲炎劳见访,把臂竹林幽。
岂是陈蕃榻,能令孺子留。
解衣坐竹下,贳酒过墙头。
欲儗逃喧去,风尘可自由。
这首诗描绘了李孙宸与友人黎缜之的会面情景,充满了自然与友情的和谐之美。
首句“冲炎劳见访”,写出了在炎热的夏日,友人黎缜之不辞辛劳前来拜访的情景,体现了深厚的友谊。接着,“把臂竹林幽”一句,将场景转移到了幽静的竹林之中,两人携手而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岂是陈蕃榻,能令孺子留。”这里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热情款待,并非仅仅因为陈蕃的礼遇,而是因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陈蕃榻,指的是东汉名士陈蕃对宾客的礼遇,此处借以形容主人对友人的热情接待。
“解衣坐竹下,贳酒过墙头。”描述了二人在竹林中轻松自在的状态,解衣而坐,享受自然,贳酒则展现了他们随性的生活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过墙头”的细节,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亲密无间,仿佛跨越了寻常的界限。
最后,“欲儗逃喧去,风尘可自由。”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的愿望。这不仅是对当前环境的向往,也是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友情的温暖、自然的宁静以及对内心自由的渴望,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彼美黄金花,为我绕池游。
十月无清霜,尚作重阳秋。
胡广潭何为,陶潜篱何求。
人物偶相值,终古评不休。
兴惬景勿违,语到气自遒。
小摘问颓龄,记取南山幽。
芙蓉居右,华盖居后。象居其间,不几培塿。
爰架余宫,爰栖余踪。坐而睨之,主卑客崇。
卑者当足,崇者当目。
崇卑不同,余却得象之精,忘象之形。
筑堂对象,拔翠横青。有粲兮色,有涵兮德。
柳下之介,伯夷之特。颜之坐忘,孔之屏息。
彼混莫伦,余配以仁。彼矫莫亲,余交以神。
无彼无此,孰主孰宾。余爱之溺,孰不云癖。
象山难忘,道山可易。于彼游心,于此扫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