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仕谗销骨,迟归悔噬脐。
短衣犹掩胫,穷巷固多泥。
婢喜蚕三幼,奴贪雨一犁。
衡茅明我眼,刮膜谢金篦。
早仕谗销骨,迟归悔噬脐。
短衣犹掩胫,穷巷固多泥。
婢喜蚕三幼,奴贪雨一犁。
衡茅明我眼,刮膜谢金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杂感六首(其五)》。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仕途早年的反思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早仕谗销骨"表达了诗人年轻时为了仕途而遭受的艰辛和被排挤的痛苦,"迟归悔噬脐"则流露出他对过去选择的懊悔,觉得如果能回头,就像后悔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一样。
"短衣犹掩胫"描绘了诗人穿着简朴,但仍需在泥泞小巷中奔波的场景,暗示了他的生活困顿。"婢喜蚕三幼,奴贪雨一犁"通过婢女因蚕宝宝的成长而喜悦,农奴渴望雨水以耕田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勤劳朴实生活的理想。
最后两句"衡茅明我眼,刮膜谢金篦"运用了比喻,衡茅(简陋的茅屋)象征着清贫的生活却让诗人看清了世事,如同去掉眼中杂质;"刮膜谢金篦"则表达诗人愿意放弃尘世繁华,回归简单生活的决心,以"刮膜"自比,表示要摒弃世俗的虚伪和浮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陆游对过去仕途的反思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清贫生活的坚守和自我净化的愿望。
水断浮梁地愈偏,山人不记艾花天。
深林碍屋犹多竹,积翠满庭无复萱。
蒸溽既难寻笔砚,荒凉岂易饮觥船。
不因别乘离骚句,那得斯时有是言。
离群常恨不能佳,桂到秋深处处花。
幽讨既寻泉水矣,傍搜岂忘月轩耶。
翁留觞酌时煨栗,友为炉熏更作茶。
不是襟期安得此,世间馀事我何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