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渎一块泥,装塑恣华侈。
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
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
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
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
岂知贫家儿,呱呱瘦于鬼。
弃卧桥巷间,谁或顾生死。
人贱不如泥,三叹而已矣。
牧渎一块泥,装塑恣华侈。
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
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
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
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
岂知贫家儿,呱呱瘦于鬼。
弃卧桥巷间,谁或顾生死。
人贱不如泥,三叹而已矣。
①牧渎:牛喝水的溪沟。 ②这两句是说富贵人家买回的一对小泥孩儿被放红纱厨中,瓶花的脚下。 ③尝酸:指怀孕。怀了孕的妇女就喜欢吃酸东西。 ④大士:菩萨。这里特指送子观音。 ⑤三叹:反复叹息。三,表示多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母亲对自己儿子的深切期望与无奈的情感。开篇"牧渎一块泥,装塑恣华侈"两句,以鲜明的画面展示了母亲用泥土捏制出孩子的模样,既体现了她的创造力,也隐含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着"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诗人通过对比泥娃娃与珍贵的金珠,表达了母亲对于儿子瘦弱体质的担忧,以及希望他能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场景,孩子被精心呵护着,就像瓷器一般珍贵。"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则透露出母亲在辛勤劳作之余,对儿子的深情喜悦。
然而,这种喜悦并非长久,随后的"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期望与祈求,希望他能成为像大士一样的人物。紧接着"岂知贫家儿,呱呱瘦于鬼"一句,诗意转折,现实的贫困生活和孩子的瘦弱形成鲜明对比。
"弃卧桥巷间,谁或顾生死"两句,描绘了一个悲凉的情景,孩子就像是被丢弃在桥头巷尾,无人问津,生死悬念。最后"人贱不如泥,三叹而已矣",则是诗人对这种现实的无奈感慨和深切的悲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一个个体的遭遇,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与期许。
秋风妆尽春红影,争知雁来偏晚。
冷月钻篱,斜阳掠地,时节并刀偷剪。柴扉更掩。
正寒菊初华,小庭凉簟。
好趁醉颜未颓,闲笔注吟卷。
江南红豆任采,似肝胆沥滴,相思无限。
老梦留人乡心怯,信情到姿随势转。湖湘路远。
藉露橘霜橙,笋苞同荐。又是重阳,茱囊教替敛。
桂山倾,楚树赭,骇浪吴江风打。
词场老,趁病渴仙龛,几留虚舍。摘新樱,凭旧榭。
忍道修梅人寡。云涯并,似琐织春还,细书清话。
独领秋悲,况故侣、风烟尽化。
梦余寻我,些怯招君,老泪一江泻。天厌文章价。
独活何缘,当归恁罢。望瑶京、侧帽枯槎。
风雪中、汝又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