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三门见赵王。
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都是一禅床。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三门见赵王。
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都是一禅床。
这首宋代的禅宗诗歌,由释了元所作,以“偈”这一形式呈现,旨在传达深刻的佛教哲理与修行智慧。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赵州和尚与金山寺的无量相和尚进行了对比,以此来阐述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的平等性。
首句“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三门见赵王”,通过描述赵州和尚的谦逊与直接的修行方式,暗示了其不依赖外在权威或仪式,而是通过内心的觉悟直接与佛法的真理相遇。这里的“三门”可能象征着常规的修行路径或外在的权威,而“赵王”则可以理解为象征性的外在权威或传统教义。
接下来的“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都是一禅床”,则是对金山寺无量相和尚的修行境界的描绘。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无量相和尚的修行达到了一种超越常规、普遍适用的境界,即“大千都是一禅床”,意味着整个宇宙、世间的一切都是修行的场所,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的平等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直接体悟佛法,超越形式和外在权威,认识到宇宙万物皆是修行的道场,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觉醒和普遍真理的精神。
寂寞元宵十六霜,月中披蓑带干将。
兜鍪第见烽火举,觚棱不辨华灯张。
新来冰天被声教,铁骑无复驰沙场。
缯山再见旧灯影,金枝密焰看流芳。
鸣珂篝烛竞游衍,金吾不禁春宵长。
传闻慈宁更炜烨,万岁声动东朝觞。
琉璃云母万枝宝,桂膏兰灺飘馀香。
我今暂留三家野,岂有鹄采开莲房。
聊向猪栏迎紫女,更设膏粥祈蚕桑。
叶师无恙可霄汉,会把如意游西凉。
百事不挂眼,一尊难暂忘。
伻来颁酒圣,客至引杯长。
桑落开新瓮,昆崙接旧觞。
鹅儿黄液重,象鼻碧筒香。
银海俄增量,金罂可配浆。
蚁浮甘潋滟,石饮见温良。
世事纷忘去,诗情合得尝。
醉来庭宇眩,醒后竹阴凉。
酿鄙平原县,邻防吏部郎。
糟丘诚可老,不用尔殽将。
渭水秋深,湓江春老,洞庭一湖。
问城南古树,如今在否,洛中狂客,还更来无。
独上君山,渺观岩石,八百里鲸波泛巨区。
何曾错,有茶中上灶,酒里仙姑。终须。度了肩吾。
稽首终南钟大夫。
自太平寺里,题诗去后,东林沈宅,大醉归欤。
天上筵多,人间到少,更不向庐山索鳜鱼。
如何好,好借君黄鹤,上我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