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曲歌辞.辽东行》
《杂曲歌辞.辽东行》全文
唐 / 王建   形式: 乐府曲辞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0)
注释
辽东:中国东北地区旧称。
万里:形容极其遥远的距离。
辽水:即今辽河,流经辽宁境内。
古戍:古代的边防驻军地点。
无城复无屋:形容荒凉残破,没有建筑。
黄云:指沙漠或大风扬起的尘土。
盖地:遍布地面,形容尘土之多。
雪作山:形容雪堆积得像山一样高。
黄金买衣服:表示不惜重金购买防寒衣物,凸显环境严酷。
战回:战斗结束后。
收弓箭:收拾武器,准备撤离。
正西:面向西方,通常指回家的方向。
家乡远: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
年年:每年,持续不断地。
郡县:古代行政区域单位,此指各地。
征人:被征召去当兵的人。
辽东作丘坂:比喻这些人最终将埋骨于辽东的丘陵地带。
宁为:宁愿成为。
草木乡中生:在故乡如同草木一般生长,意指平凡生活。
有身不向辽东行:即使活着,也不愿意去辽东。
翻译
跨越辽东万里之遥,弯曲的辽水旁,古老的戍所荒芜,既无城墙也无房屋。
满天黄沙如同云覆盖大地,大雪堆积成山,就算花尽黄金也要购买御寒衣物。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各自收拾弓箭,面向西方家园的方向,但归途却是那么遥远。
年复一年,各地郡县不断地送走应征的人,他们注定将成为辽东的丘陵与坡地。
宁愿作为草木生长在故乡,也不愿身躯前往那辽东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辽东边疆的荒凉景象。开篇“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便设定了一个广阔而荒凉的场景,通过对比生动地表达了辽东地区的偏远和荒芜。

诗人随后写道:“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这里的黄云可能指的是蒙蒙的尘土或是黄色的云层,它们覆盖着大地,伴随而来的雪花堆积成山,形成了一个壮观而又冷酷的自然景象。诗人不惜黄金买衣服,则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是最为迫切的问题,而非金钱能解决。

紧接着,“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这两句描绘了战争结束后士兵们收拾起武器,转身向西返回家乡的情景。这里的“正西”可能暗示了一种方向上的迷茫,因为在辽东这样一个边疆地区,对于许多人来说,家乡总是在遥远的西方。

诗的后半部分“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则透露出一种宿命感和悲凉。每年的征战似乎是无尽的循环,而士兵们或许永远无法摆脱这种命运,直至他们将在辽东这片土地上长眠。

最终,“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诗人表达了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宁愿成为乡间的草木,也不愿意亲自踏足辽东。这里体现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辽东艰苦环境的畏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辽东自然景观与人文状况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边疆生活的孤寂与艰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建
朝代:宋

猜你喜欢

云锦溪棹歌·其二

才过浮石是蓝溪,溪上青山高复低。

山中泉是溪中水,寻源直到华山西。

(0)

雨述三篇·其一

江南腊月天未雪,居者单衣行苦热。

连山郡邑瘴尽行,岂独岭南与闽越。

逋民穰穰度闽山,十人不见一人还。

明知地恶去未已,可怜生死相追攀。

(0)

以事暂如武昌发临川

江转欲无路,山回忽似围。

客程秋共远,物色晚多疑。

稍稍沙鸥集,匆匆野树稀。

武昌今夜梦,定有故人知。

(0)

怀京城诸公书崖州驿四首·其二

复忆济南张吏部,作诗文气压诸公。

佳儿亦是门生辈,尚想他年似若翁。

(0)

喜晴

楼外斜阳放晚晴,街衢前后听欢声。

回舟更倚南风顺,千里青山照眼明。

(0)

舟次池阳偕通守周南翁燕表侄陈和卿家席上赠歌者

故人相见话绸缪,三日江干系客舟。

高燕未阑明月上,艳歌初转彩云留。

光摇崖蜡宁知夜,字写边鸿已报秋。

底事尊前能尽醉,为伊肯展翠眉愁。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