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鸡声叫晓霜?妆成问寝上高堂。
明朝菽水能供否?愿乞仙家辟谷方。
何处鸡声叫晓霜?妆成问寝上高堂。
明朝菽水能供否?愿乞仙家辟谷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妇在清晨听到鸡鸣后,对生活与未来的思考。首句“何处鸡声叫晓霜?”以鸡鸣破晓,霜寒初醒的景象,营造出清冷而宁静的氛围,引人入胜。次句“妆成问寝上高堂”,写贫妇精心打扮后,前往长辈处问安,体现了她对家庭的尊重与孝顺之情。
接着,“明朝菽水能供否?”一句,将贫妇的思绪转向未来,她担忧自己能否在明天为家人提供足够的食物,流露出生活的艰辛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最后,“愿乞仙家辟谷方”表达了贫妇渴望获得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即通过不食五谷来摆脱贫困,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解脱,反映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贫妇的一系列内心活动,展现了底层人民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希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凉波昨夜起,蹙我池上树。
萧萧行可惜,耿耿岁将暮。
故乡日云远,谁当共情素。
惝恍追昔游,黯然隔重雾。
幽忧回难释,中庭思且步。
人生如浮云,流宕不得住。
胡为自局蹐,三叹复四顾。
广野多悲风,大道有歧路。
㳅俗未能识,急趋虑妄附。
愿与金石交,委心任所遇。
江山暮凄凝,西晖亦未灭。
登楼余何思,天末下微叶。
怀人阻轻驾,芳翰悚惊瞥。
弄珠凄汉游,搴兰感湘别。
即事惜睽携,举目异徂辙。
情随沅澧深,形滞江山隔。
洞庭信周险,南服资控扼。
涘渚自靡涯,升涸恒依节。
流止貌涵鉴,盈虚几时哲。
群鸥浴和风,棹女溯归月。
寸心澹元竞,千里平不竭。
岁晚淹桂舟,蘅芜犹可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