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飘雀台上,弦奏舞衣前。
群悲一以望,春草为谁妍。
芳岁销兰怨,流尘集锦筵。
为问西陵道,孰与汉家阡。
帷飘雀台上,弦奏舞衣前。
群悲一以望,春草为谁妍。
芳岁销兰怨,流尘集锦筵。
为问西陵道,孰与汉家阡。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铜雀伎》描绘了一幅华丽却又带有淡淡哀愁的画面。首句“帷飘雀台上”展现了华丽的舞榭楼台,帷幕随风轻轻飘动,如同雀鸟翩翩起舞。接下来,“弦奏舞衣前”进一步渲染了音乐和舞蹈的氛围,琴瑟悠扬,舞者身姿曼妙。
“群悲一以望”表达了观者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集体的哀伤,暗示了某种深层的情感共鸣。诗人以“春草为谁妍”反问,春天的青草虽美,但又有谁能真正欣赏到这份美丽,暗喻舞者的技艺虽精湛,却无人能理解其背后的孤寂与无奈。
“芳岁销兰怨”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舞者的哀怨比作兰花在美好的年华中凋零,流露出一种岁月无情、红颜易老的感慨。“流尘集锦筵”则描绘了繁华落尽,只剩下尘埃覆盖的华丽场景,暗示了世事变迁,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
最后两句“为问西陵道,孰与汉家阡”以设问的方式,将视线转向历史长河,询问西陵(可能指某位逝去的美人)与汉家(可能指汉代的繁华)相比,谁更能承载人们的怀念与哀思。整首诗通过铜雀台上的歌舞,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晴光灌荣树,好鸟鸣其间。
幽人启前户,盼之以怡颜。
树色正葱茏,鸟声何绵蛮。
物情本自适,于时亦相关。
乾坤同大块,寒暑交循环。
变化岂终极,枯荣倏往还。
云胡百年内,不有一日閒。
智哉张子房,功成远所患。
寒流松石上,辟谷听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