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鸾阙下谢恩初,通籍由来在石渠。
暂入南宫判祥瑞,还归内殿阅图书。
故人犹在三江外,同病凡经二纪馀。
今日荐君嗟久滞,不惟文体似相如。
翔鸾阙下谢恩初,通籍由来在石渠。
暂入南宫判祥瑞,还归内殿阅图书。
故人犹在三江外,同病凡经二纪馀。
今日荐君嗟久滞,不惟文体似相如。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属于中晚唐时期的诗歌。从内容来看,诗人是在表达对恩赐和提拔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赞赏。
“翔鸾阙下谢恩初,通籍由来在石渠。”这里的“翔鸾阙”指的是宫殿前的高台,诗人在此表达了初次得到皇帝恩赐的情景,而“通籍”则是指记录官员名单的地方,显示出诗人的官职提升是有据可查的。
“暂入南宫判祥瑞,還归内殿阅图书。”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朝廷中的职责与日常活动,“南宫”、“内殿”都是皇宫中的建筑,体现出诗人的工作环境和他对文化知识的渴望。
“故人犹在三江外,同病凡经二纪馀。”这里的“故人”指的是旧友,而“三江外”则可能是指远方。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怀念,同时也提到了共同经历的疾病,这种情感的流露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今日荐君嗟久滞,不惟文体似相如。”最后两句,诗人在推荐某位朋友,而这位朋友可能因为才华未被赏识而感到苦恼。诗人不仅为其文采所赞,而且将其与古代著名文学家相比,这里的“相如”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司马相如。
整首诗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感激之情和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