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宇萧疏迥绝尘,孤峰随意著閒人。
窥云应傍巢松鹤,破浪终同入釜鳞。
茶碗酒铛全部史,风篙月桨一江春。
却怜岭峤仍无恙,便托荒岩老此身。
祠宇萧疏迥绝尘,孤峰随意著閒人。
窥云应傍巢松鹤,破浪终同入釜鳞。
茶碗酒铛全部史,风篙月桨一江春。
却怜岭峤仍无恙,便托荒岩老此身。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历虞帝祠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首联“祠宇萧疏迥绝尘,孤峰随意著閒人”以祠宇的清幽和孤峰的静谧,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暗示了诗人寻求心灵归宿的心境。颔联“窥云应傍巢松鹤,破浪终同入釜鳞”运用拟人手法,将云、鹤、浪、鱼等自然元素融入诗中,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茶碗酒铛全部史,风篙月桨一江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与自然的交融,通过日常之物(茶碗、酒铛)与自然景象(风篙、月桨、一江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尾联“却怜岭峤仍无恙,便托荒岩老此身”则是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与自我寄托,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愿意在此地度过余生,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厚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蕴含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竹与梅花,偃蹇冰霜,堪称二难。
我依梅傍竹,借人茅舍,吟风弄月,坐个蒲团。
梅样精神,竹般标致,遮莫清*未是寒。
柴门外,好一湖春水,似拍银盘。
昔人恨橘多酸。
我只笑青松也拜官。
每醉时低唱,沧浪一曲,闲时高卧,红日三竿。
儿辈前来,老夫说与,梅要新诗竹问安。
余无事,只粗茶淡饭,尽有余欢。
十里横山,一湾流水,东洲蕞尔孤村。
称来田舍,山水对衡门。
老我无能为矣,犁锄事、付与儿孙。
湖田上,黄梅雨足,蛙鼓□声喧。
亲朋三四老,须眉雪白,言笑春温。
每携手相过,清事闲论。
坐挹山光水色,茅柴酒、倾倒夸尊。
章台路,马蹄尘土,不到紫苔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