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横膝兴何深,流水高山几古今。
一自杏坛声响绝,不知谁解继遗音。
花间横膝兴何深,流水高山几古今。
一自杏坛声响绝,不知谁解继遗音。
这首诗名为《琴》,作者是宋代诗人易士达。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在花丛中独自抚琴的情景,流露出深深的沉思和对高雅音乐的向往。"花间横膝兴何深",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沉浸在音乐中的忘我之态,而"流水高山"则常用来比喻琴声的意境,暗示着琴音如同高山流水般悠扬深远。"一自杏坛声响绝",杏坛通常与孔子讲学之地相关,这里暗指儒家教化之声的式微,"杏坛声响绝"表达了对传统学问传承中断的感慨。最后,"不知谁解继遗音"表达了诗人对于后继者能理解和发扬这种遗世独立的音乐精神的期待。整首诗寓言性强,借琴声寄托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和呼唤。
寒食花无数,寂寥草莽同。
只因颜色少,留得老山中。
少艳人稀赏,无香蝶不知。
人心尚红紫,争看醉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