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菟伏林薄,樵者远斤斧。
宁甘骨肉饥,毋蹈爪牙苦。
山居聚落消,十室九闭户。
形影自相吊,祝神为驱祸。
兽毒犹可逃,急征罄罍釜。
于菟伏林薄,樵者远斤斧。
宁甘骨肉饥,毋蹈爪牙苦。
山居聚落消,十室九闭户。
形影自相吊,祝神为驱祸。
兽毒犹可逃,急征罄罍釜。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避难求生的生存状态,通过对比和排比手法,展现了人在面临猛兽威胁时的无奈与选择。首句“于菟伏林薄,樵者远斤斧”设置了一个背景,描述了树木稀疏、樵夫们因畏惧而避开的地方,这里“林薄”和“远斤斧”交织出一种荒凉与萧杀的氛围。
接下来的“宁甘骨肉饥,毋蹈爪牙苦”则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宁愿忍受饥饿也不愿意遭遇猛兽的痛苦。这里“骨肉饥”和“爪牙苦”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描绘出生命安全与生理需求之间的抉择。
第三句“山居聚落消,十室九闭户”展示了人们因为畏惧猛兽而导致的村落荒废和人心惶惶的景象。“山居”一词增添了一种隐逸之意,而“十室九闭户”的统计手法,则强化了这种恐慌氛围。
“形影自相吊,祝神为驱祸”则是诗人在此环境中的心理写照。他们只能通过对神的祈祷来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和现实中的保护。这两句以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作为救赎,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刻画。
最后,“兽毒犹可逃,急征罄罍釜”表达了即便是在这种环境中,也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猛兽带来的威胁。“兽毒犹可逃”意味着尽管有危险,但依然可以找到逃生的机会,而“急征罄罍釜”则是具体的防御行为,体现了生存斗争的紧迫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心世界的描绘,展示了一种原始社会中的人与猛兽之间的较量,以及人们在面临生存威胁时的无助和勇敢。
真乐不在酒,高吟岂为狂。
谁能采菊似陶令,篱东若待江州王。
陈仙紫霞客,脱洒吾所识。
天瓢不染人世香,曾向瑶台醉春色。
玉桃屡食王母笑,眉发千年若年少。
世人往往犹见之,对人但写空中辞。
长江滔滔九江水,江流注海无穷已。
锦肠光射虹影昏,未必尘浆可濡此。
阳春从昔和者稀,大音既发馀音低。
隋侯明月照车乘,纷纷鱼目空尘泥。
高阳小饮夸汉祖,伯伦荷锸终何补。
君不见餐霞楼上飞凤凰,酿玉蚁穴苍苔荒。
我爱王子晋,飘然恣天游。
碧桃舞吹笙,花落曾城秋。
江海浩无际,人生复何求。
还丹有神光,服食登昆丘。
此意世岂知,俯步趋王侯。
火汗热五内,乌貂弊霜裘。
吾生独冥心,玄览探至幽。
烟彩晦春丽,云泉白空流。
剪素作羽衣,被服歌瀛洲。
远与世俗间,彷佛仙者俦。
真人九霞中,顾我应点头。
挥挽紫玉树,浩荡瞻空浮。
使我远望之,回送飞母虬。
土食向我混,鸡栖漫沈留。
何能慰吾怀,天风五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