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不伏枥,抟鹏笑韝鹰。
丈夫志四海,羞愧守门庭。
君实豪杰士,贫贱乡人轻。
愤发策蹇驴,西走游玉京。
负书入太学,大带参诸生。
文章逸莫控,学问骤以升。
曾未年岁馀,哗哗得声名。
定知有所立,俯拾紫与青。
顾我孤陋者,聋瞽其聪明。
譬如山下泉,碍险尚未行。
无人为激进,安得归沧溟。
所愿同君游,扬波浩东倾。
此志何日遂,长呼涕淋缨。
北望风谊美,心焉如旆旌。
猛虎不伏枥,抟鹏笑韝鹰。
丈夫志四海,羞愧守门庭。
君实豪杰士,贫贱乡人轻。
愤发策蹇驴,西走游玉京。
负书入太学,大带参诸生。
文章逸莫控,学问骤以升。
曾未年岁馀,哗哗得声名。
定知有所立,俯拾紫与青。
顾我孤陋者,聋瞽其聪明。
譬如山下泉,碍险尚未行。
无人为激进,安得归沧溟。
所愿同君游,扬波浩东倾。
此志何日遂,长呼涕淋缨。
北望风谊美,心焉如旆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平仲的作品《寄勉甫》,通过对比猛虎、抟鹏与门庭之内的生活,表达了对豪杰之士追求四海之志的赞美。诗中描绘了主人公从贫贱到西行游学,进入太学,文章学问突飞猛进,最终获得声名的过程,展现了个人成长与社会认可的轨迹。
“猛虎不伏枥,抟鹏笑韝鹰”,开篇即以猛虎和抟鹏自喻,象征着不屈服于现状,追求更高远目标的精神。接着,“丈夫志四海,羞愧守门庭”进一步强调了豪情壮志与世俗束缚之间的对立,表达了对自由探索世界的向往。
“君实豪杰士,贫贱乡人轻”是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即使在贫困中仍能受到乡人的轻视,但他的内心坚定,不因外界评价而动摇。接下来,“愤发策蹇驴,西走游玉京”描述了主人公为了实现理想,不畏艰难,踏上西行求学之路。
“负书入太学,大带参诸生”展示了主人公进入高等学府,与众多学者交流学习的情景,体现了他学术上的追求与成就。“文章逸莫控,学问骤以升”赞扬了他在文学与学问方面的卓越表现,迅速获得了提升。
“曾未年岁馀,哗哗得声名”总结了主人公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就的事实,强调了努力与机遇并存的重要性。“定知有所立,俯拾紫与青”预示了他未来将有更大的建树,能够触碰到高远的目标。
最后,“顾我孤陋者,聋瞽其聪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知识与见识的谦逊态度,以及对同伴的敬佩之情。“譬如山下泉,碍险尚未行”用自然界的泉水比喻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阻碍与挑战。“无人为激进,安得归沧溟”表达了希望有人能帮助自己突破障碍,实现更大的发展。
“所愿同君游,扬波浩东倾”表达了诗人希望与主人公一同前行,共同追求更广阔的天地。“此志何日遂,长呼涕淋缨”则流露出对实现理想时间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待。“北望风谊美,心焉如旆旌”以北望风谊之美,表达了对友情与理想的深切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成长历程的描绘,展现了个人奋斗与社会认同的主题,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理想与自我超越的深刻思考。
新寓人间,故乡天上,我梦恰才归去。
看琪花玉树,閒指点、说是旧游之处。
仙风吹下后,依旧向、海尘中住。
猛看墙角,月光如水,嫦娥不语。多虑。
虑天上修文,除我更无佳句。
欲制红词,频催青火,湿萤难聚。
借得邻家小照,随意抽诗绪。
似空中传旨,上帝赐卿金箸。
邮递春风,欢期暗写吴绫帕。
记来心上,便打断、小姑閒话。
去把流苏收拾,等待银蟾挂。到半晌、却嗔郎诈。
天似画。想应是、红楼遮断,偏郎处,墙高么。
知他来否,把堕髻、先轻卸。
且再閒呼小婢,看向回廊下。佯相报、月上花梢乍。
忽见璧人缥缈。鹦鹉呼茶偏早。
迎门桂子才传语,执烛樱桃先到。
半晌出来深福了。洛浦珠光绕。
金线巷头原杳,锦带坊前应少。
暗忆旧观都不似,此际相逢偏好。
乍饮便教斟鹊脑。薄醉扶行悄。
去年分手处,萧寺古钟楼。
缥缈霜天孤雁,惊破一行秋。
二十四桥烟月,一百五朝风雨,憔悴少年游。
故乡渺无际,目断不胜愁。吴天角,楚江尾,越山头。
不如从此归去,挥手弄鱼钩。
纵有长安同学,谁问行吟泽畔,五月有披裘。
湖山春未老,去去莫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