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罢骊歌君去。正是红桥飞絮。
柳岸朱楼帘尽捲,人指吟鞭遥觑。
风绰酒旗边,早又邀人欲住。多少云山烟树。
多少竹塘花屿。褥地锦天看不尽,好把诗囊閒贮。
他日侍高堂,说向黄山深处。
唱罢骊歌君去。正是红桥飞絮。
柳岸朱楼帘尽捲,人指吟鞭遥觑。
风绰酒旗边,早又邀人欲住。多少云山烟树。
多少竹塘花屿。褥地锦天看不尽,好把诗囊閒贮。
他日侍高堂,说向黄山深处。
这首《离亭燕·送孙鲁三之汝宁》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开篇“唱罢骊歌君去”,以“骊歌”点出离别的哀愁,歌声渐止,友人即将踏上旅程。接着“正是红桥飞絮”,红桥之上飘落着轻盈的柳絮,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柳岸与朱楼的景象,通过“帘尽捲”这一动作,展现出送别时的不舍与深情。友人的背影在远方被“人指”,虽已远去,但那份情谊却如同酒旗般在风中摇曳,难以忘怀。
“风绰酒旗边,早又邀人欲住”,风吹动酒旗,似乎在挽留行人,表达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接下来,“多少云山烟树。多少竹塘花屿”,通过丰富的自然景物描绘,展现了广阔而深远的空间感,寓意着友情的深厚与广阔。无论是云山烟树还是竹塘花屿,都是诗人对友人未来旅途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最后,“褥地锦天看不尽,好把诗囊閒贮”,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期待,希望他在旅途中能有闲暇时间,用诗歌记录下所见所感,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而“他日侍高堂,说向黄山深处”,则是对友人归来的美好期待,希望他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回到家中,与家人分享旅途中的故事和经历,尤其是那些在黄山深处的难忘时刻。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不仅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海上归来访老坡,依然遗迹未销磨。
松风亭下梅花老,鹤观峰头乔木多。
垂世文章灿星斗,平生忧患足风波。
华堂满龛题诗笔,人事其如天定何。
东君又换一年春,迎我来从瘴海滨。
已觉山川有佳气,更询道路得通津。
欲寻勾漏丹砂令,与访罗浮紫府人。
清梦相符缘契合,便须脱屣谢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