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黄河对月遣怀》
《黄河对月遣怀》全文
明 / 梁民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皎皎明月光,盈盈浊水流。

明月照浊水,不鉴心中忧。

我昔委簪弁,逝言守园丘。

何期中愿乖,去去复远游。

岁月忽以变,山川成阻修。

沈绵骨欲朽,契阔意多愁。

回首望故乡,瓜田行可收。

丰歉常在念,颇为藿食谋。

去冬已饿殍,今春尚征求。

贫无甔石储,生计焉能休。

去住关百虑,进退徒夷犹。

惆怅孤明月,清光悬素秋。

(0)
鉴赏

这首诗《黄河对月遣怀》由明代诗人梁民相所作,通过描绘月下黄河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句“皎皎明月光,盈盈浊水流”,开篇即以明月与浊流形成鲜明对比,月光皎洁明亮,而水流却浑浊不清,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外界环境的复杂。接着“明月照浊水,不鉴心中忧”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并不为外物所见,暗示了他内心的痛苦与外界的隔阂。

“我昔委簪弁,逝言守园丘”两句,回忆过去,表达了诗人曾经的志向与选择,或许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困扰,选择了归隐的生活。“何期中愿乖,去去复远游”则转折,指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不得不继续漂泊的命运。

“岁月忽以变,山川成阻修”描述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使得与故乡的联系变得艰难。“沈绵骨欲朽,契阔意多愁”表达了长时间的分离与思念带来的身心疲惫和忧郁。

“回首望故乡,瓜田行可收”一句,诗人回望故乡,虽然生活可能不如意,但依然心系故土,渴望回归。“丰歉常在念,颇为藿食谋”体现了对生活的实际考量,即使在困境中,也努力寻找生存之道。

“去冬已饿殍,今春尚征求”描绘了社会的动荡与贫困,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注与忧虑。“贫无甔石储,生计焉能休”表达了在贫困中挣扎求生的无奈与艰辛。

最后,“去住关百虑,进退徒夷犹”表达了面对人生抉择时的犹豫与纠结。“惆怅孤明月,清光悬素秋”以月光的孤独与清冷,象征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哀愁,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内心世界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作者介绍

梁民相
朝代:明

梁民相,原名文,字井卿。南海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进士。官零陵知县。改广平郡博。卒于官。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一有传。
猜你喜欢

还自鼓山过鳝溪游大乘榴花洞瞻礼文殊圣像漫成三首·其三

布地金沙片片匀,深沉院宇閟祗园。

清凉路半前三语,摩诘城中不二门。

千种光明瞻瑞相,六根清净为还源。

狻猊坐上法王子,稽首皈依众所尊。

(0)

读庄子六绝句·其三

养生有主卫生经,神守全时岂废形。

游刃有馀刀不挫,解牛须是学庖丁。

(0)

马友馀党步谅等以万众自江西寇湖南破醴陵攸县屯于衡山县界得报即自衡阳率师次衡山遣兵将夜渡江晨叩其垒贼出不意悉解以降放散驱虏老弱外得精兵七千人分隶诸将漫成口号四首·其一

貔貅一夜渡湘江,贼垒朝临尽出降。

自古成功在机会,周郎赤壁岂难双。

(0)

道临川按阅兵将钱巽叔侍郎赋诗次其韵三首·其三

经纶屯难正云雷,误沐恩光玷上台。

报国有心同犬马,和羹无补愧盐梅。

偶持汉节如荆楚,幸会群英共酒杯。

更辱佳篇与褒饰,珍藏他日诧田莱。

(0)

次韵周元仲见寄二首·其一

凌云健笔有神锋,抵掌高谈久不同。

江上过从犹宿昔,峤南游历遍西东。

山川多助新诗里,花鸟愁添老眼中。

万里归来好同隐,竹林今祗欠王戎。

(0)

往返踰万里首尾涉五年幸无惊忧归次贵溪仙岩新罹寇盗焚荡孑然始见兵火之迹感怆有作二首·其二

辽海归来丁令威,山川虽是事多非。

衣冠南渡奔崩极,始信六朝犹足依。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