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相违久,深居近翠微。
道流参问广,俗客往来稀。
龙入袈裟隐,鹤随金锡飞。
禅龛如许借,吾欲远相依。
与世相违久,深居近翠微。
道流参问广,俗客往来稀。
龙入袈裟隐,鹤随金锡飞。
禅龛如许借,吾欲远相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远离尘嚣,深居于自然之中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与世相违久”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以及对宁静自然环境的向往。接着,“深居近翠微”一句,生动地展现了隐士所处环境的清幽与生机勃勃,翠微象征着山色之美,也暗喻着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道流参问广,俗客往来稀”则进一步说明了这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他与世隔绝,只有道友来访,而俗世之人鲜少打扰。这不仅体现了隐士追求精神层面的自由与纯净,也暗示了他对世俗价值观的超越和对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
“龙入袈裟隐,鹤随金锡飞”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隐士比作龙与鹤,袈裟与金锡分别代表佛教的修行与法器,形象地描绘了隐士在修行中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景。龙入袈裟隐,意味着隐士在修行中融入自然,与天地万物同呼吸;鹤随金锡飞,则表现了隐士在修行道路上的自由与超脱,如同仙鹤般飞翔于云霄。
最后,“禅龛如许借,吾欲远相依”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这位隐士结伴修行的愿望,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追求的共鸣。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对心灵深处平静与和谐的追求。
甚矣吾衰,叹天涯岁月,何苦频催。
奈霜毫种种,三千盈丈,丹心炯炯,一寸成灰。
三径秋荒,五湖天远,儒术于吾何有哉。
君知否,盼行云不住,流水难回。寂寥谁与徘徊。
好事者、惟输曲秀才。
恁昏花老眼,底须窥牖,支离病脚,最怯登台。
思发花前,人归雁后,百感中来强自裁。
狂歌好,只清风和我,明月休猜。
春色佳哉。报吴宫花柳,羯鼓方催。
羽林千骑去,华屋万家回。罗帐地,锦衣街。
灯火上楼台。看满城、星桥高揭,火树丛开。
月明车马如雷。有舞旋鲍老,歌打洪崖。
香尘移画舄,玉烛袅金钗。帘幌下,影徘徊。
听笑语诙谐。百忙里、阄成灯谜,掷与郎猜。
绕郭茔心水,沿江破额岑。
巢城天设险,狼寨地还侵。
胡采下空壁,蛮烟出远林。
听歌或成啸,欲语却殊音。
架木怀同寝,编篱巴就擒。
美波形莫辨,朴割歜同斟。
士挽须龙去,人酣艮柳吟。
暂看腰带剑,差别耳圈金。
口与槟榔赤,头兼面目黔。
狫长裙过胫,姑巨结垂簪。
服贾浑箕帚,哺儿并槁砧。
开元泉货旧,昭代品流今。
尝隘三都赋,无论九牧箴。
封疆虽斗大,日月共天临。
一体分冠屦,八荒同裔襟。
驻桡江雨歇,吹笛壁云沈。
铜柱北影外,扶桑西枝阴。
星槎淩斗极,龙节谢氛祲。
刺史堂乌下,皇华亭草深。
使君行县事,驿廪并家寻。
《太平诗》【明·湛若水】绕郭茔心水,沿江破额岑。巢城天设险,狼寨地还侵。胡采下空壁,蛮烟出远林。听歌或成啸,欲语却殊音。架木怀同寝,编篱巴就擒。美波形莫辨,朴割歜同斟。士挽须龙去,人酣艮柳吟。暂看腰带剑,差别耳圈金。口与槟榔赤,头兼面目黔。狫长裙过胫,姑巨结垂簪。服贾浑箕帚,哺儿并槁砧。开元泉货旧,昭代品流今。尝隘三都赋,无论九牧箴。封疆虽斗大,日月共天临。一体分冠屦,八荒同裔襟。驻桡江雨歇,吹笛壁云沈。铜柱北影外,扶桑西枝阴。星槎淩斗极,龙节谢氛祲。刺史堂乌下,皇华亭草深。使君行县事,驿廪并家寻。
https://shici.929r.com/shici/Qj63QD9Qx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