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声落日泣兵残,斗大孤城独据难;
虎体拚随朝露尽,龙精空向暮云寒。
数奇偏少封侯骨,力竭惟余报主肝。
岁岁芳洲腥草绿,飞燐犹绕旧登坛。
羽声落日泣兵残,斗大孤城独据难;
虎体拚随朝露尽,龙精空向暮云寒。
数奇偏少封侯骨,力竭惟余报主肝。
岁岁芳洲腥草绿,飞燐犹绕旧登坛。
这首诗是明朝抗清名将张煌言悼念安洋将军刘胤之作。诗人以夕阳下凄凉的羽声开篇,描绘出战后孤城的悲壮景象,暗示了刘胤之在战争中的英勇牺牲。"斗大孤城独据难"表达了刘胤之坚守孤城的艰难困苦,以及其英勇无畏的精神。
接下来的两句,"虎体拚随朝露尽,龙精空向暮云寒",运用比喻,将刘胤之比作虎与龙,形象地展现了他壮志未酬、英魂消逝的哀情,即使生命如朝露般短暂,他的精神和忠诚却如龙精般永存。
"数奇偏少封侯骨,力竭惟余报主肝",诗人感慨刘胤之命运多舛,未能封侯,但他的忠心耿耿,至死都只为报效国家,表现出对他的深深敬仰。
最后,"岁岁芳洲腥草绿,飞磷犹绕旧登坛",以年复一年的芳洲草绿和旧时的战场遗址上磷火缭绕,象征着刘胤之的英魂永不磨灭,永远激励着后人。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而又悲壮的挽诗,表达了诗人对刘胤之英勇抗敌、忠贞不渝的深深怀念和崇敬。
江城春霁。趁东风早,画舸初试。
歌眉镜里仍见,曾携手处,都盈愁思。
梦换繁华旧恨,共明月千里。
但暗忆、红萼莺簪,玉篴吹寒夜重起。
娃乡自古销魂地。漫倚阑、一霎成憔悴。
年年虎山桥下,花发处、冷香随水。
水纵无情,应带伤春,几点清泪。
算只有、吟袖弓腰,解得流连意。
最销魂,画楼西半黄昏。
可奈送了斜阳,新月又当门。
自见海棠初谢,算几番酲醉,立尽花阴。
念隔帘半面,香酬影答,都是离恨。
哀筝自语,残镫在水,轻梦如云。
凤帐笼寒,空夜夜、报君红泪,销黯罗襟。
蓬山咫尺,更为谁、青鸟殷勤。
怕后约,误东风一信,香桃瘦损,还忆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