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宛若龙,飞舞出群峰。
霖雨终须作,闲云或可从。
萧条何处寺,隐约数声钟。
倏幻听经去,天花雨九重。
龙山宛若龙,飞舞出群峰。
霖雨终须作,闲云或可从。
萧条何处寺,隐约数声钟。
倏幻听经去,天花雨九重。
这首明代虞堪的《山居次韵六首·用起句题(其二)》描绘了一幅山中隐逸的画面。首句“龙山宛若龙”,以龙为喻,生动展现了山势蜿蜒起伏,如同巨龙腾跃的壮丽景象。接下来,“飞舞出群峰”进一步强化了山势的动态感,仿佛在天地间翩翩起舞。
颔联“霖雨终须作,闲云或可从”寓言自然之力,暗示山雨将至,而闲云飘荡,似乎随风而行,增添了山景的变幻莫测。诗人通过“霖雨”和“闲云”的对比,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期待和对自然变化的欣赏。
颈联“萧条何处寺,隐约数声钟”引入了寂静的寺庙和悠扬的钟声,使得画面更加宁静而深远,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诗人通过“萧条”和“隐约”两个词,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寂寥的氛围。
尾联“倏幻听经去,天花雨九重”以想象收束全诗,诗人仿佛被钟声吸引,进入一种恍惚的状态,仿佛看到佛光普照,天花如雨般落下,象征着精神上的升华和净化。整首诗以龙山起兴,通过描绘山景与僧寺,展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追求。
雨脚天东来,惊鸟烟中起。
须臾四山合,万象空濛里。
孤行念远村,见树联自喜。
浪游岂无因,遇山则知止。
棱棱云外峰,与我心终始。
日暮宿田家,田歌正清美。
何以途路心,历乱如流水。
始疑车马上,未必见君子。
行当弄轻舟,随风问兰芷。
饧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风到楝花,二十四番吹遍。
烟湿浓堆杨柳色,昼长闲坠梨花片。
悄帘栊,听幽禽对语,分明如剪。
记旧日、西湖行乐,载酒寻春,十里尘软。
背后腰肢,彷佛画图曾见。
宿粉残香随梦冷,落花流水和天远。
但如今,病厌厌、海棠池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