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叶里,楝花前。烧尽白矾烟。娇龙自走不须鞭。
最喜是莺迁。歌羽歌,舞羽舞。人在掌中飞去。
雾丝裙子本蹁跹。何处更留仙。
榆叶里,楝花前。烧尽白矾烟。娇龙自走不须鞭。
最喜是莺迁。歌羽歌,舞羽舞。人在掌中飞去。
雾丝裙子本蹁跹。何处更留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以榆叶和楝花为背景,暗示了季节的转换。"烧尽白矾烟"可能指的是焚烧白矾以驱除异味或庆祝某种仪式,烟雾散去,象征着新的开始。"娇龙自走不须鞭"形象地描述了莺鸟自由自在地飞翔,无需人为驱赶,寓意生机盎然。
"最喜是莺迁"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莺鸟迁徙的喜悦,可能暗含人事变迁中的吉祥之兆。接下来的"歌羽歌,舞羽舞"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赞美莺鸟的欢快,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人在掌中飞去"则进一步强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仿佛人能掌控这美好的瞬间。
最后两句"雾丝裙子本蹁跹,何处更留仙"运用了飘逸的雾丝和轻盈的裙子比喻莺鸟的飞行姿态,给人以仙境般的美感。同时,"何处更留仙"流露出诗人对这种超凡景象的向往和对留住美好时光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毛奇龄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风从西水来,风从东水去。
妾舟住水西,郎舟水东住。
东水杨柳多,西水杨柳少。
水东明月昏,水西明月好。
妾爱荷花香,郎爱双鸳鸯。
鸳鸯入荷花,不知谁短长。
荷花片片风,鸳鸯拍拍水。
荷花无百日,鸳鸯有千里。
妾唱水西曲,郎来水西路。
趁妾水西船,送郎水西渡。
水西春水浅,水西秋水深。
识郎春水面,要妾秋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