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夫病卧成疏懒,书卷长抛旧学荒。
岂有威仪堪法象?实惭文檄过称扬。
移居正拟投医肆,虚席仍烦避讲堂。
范我定应无所获,空令多士笑王良。
野夫病卧成疏懒,书卷长抛旧学荒。
岂有威仪堪法象?实惭文檄过称扬。
移居正拟投医肆,虚席仍烦避讲堂。
范我定应无所获,空令多士笑王良。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心学宗师王守仁所作,名为《答毛拙庵见招书院》。王守仁在诗中自谦地表达了自己因病而疏于学问,愧对他人赞誉与期望的心情。
首联“野夫病卧成疏懒,书卷长抛旧学荒”描绘了诗人因病卧床,长时间无法读书,导致原有的学问荒废的状态。这里以“野夫”自称,既体现了诗人对自身现状的无奈,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颔联“岂有威仪堪法象?实惭文檄过称扬”则进一步表达出诗人对自己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的反省。他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并不足以作为榜样,对于他人的赞扬感到惭愧,流露出一种谦逊的态度。
颈联“移居正拟投医肆,虚席仍烦避讲堂”表明诗人打算搬家就医,同时又担心自己的缺席会给书院带来不便,显示出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对他人感受的体谅。
尾联“范我定应无所获,空令多士笑王良”则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反思和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感。他认为自己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可能会让众人失望,甚至嘲笑自己。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王守仁在面对个人困境时的自我反省和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其哲学思想中关于自我完善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裴回倚寺门。
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帏。
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长腰尚载撑肠米,阔领先裁盖瘿衣。
投老江湖终不失,来时莫遣故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