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肯负居诸,飘流不废书。
长涂收史料,小正作经疏。
赝迹徒相似,鸿儒亦借誉。
鲲鹏聊志怪,终是不才樗。
未肯负居诸,飘流不废书。
长涂收史料,小正作经疏。
赝迹徒相似,鸿儒亦借誉。
鲲鹏聊志怪,终是不才樗。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后雁字十九首》中的第十九首,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坚守和对自己才能的认识。首句“未肯负居诸”表明诗人不愿辜负自己所处的环境,即使漂泊也不忘读书学习。次句“飘流不废书”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即使生活动荡也不放弃阅读和研究。
“长涂收史料”暗示他在长途跋涉中也搜集历史资料,充实自己的学识。“小正作经疏”则可能指的是他对儒家经典进行注释和解读的工作,显示出他的学术严谨和治学精神。
“赝迹徒相似,鸿儒亦借誉”两句,诗人批评那些模仿他人而无真才实学的行为,同时指出即使是大儒也会因他的努力而给予赞誉。这里寓含着对学术真实性的重视和对虚名的警惕。
最后两句“鲲鹏聊志怪,终是不才樗”以大鹏鸟自比,表达出他虽有志向奇特的想法,但自认才能有限,如同樗木一般平凡。这既是对自我谦逊的体现,也是对人生定位的反思,体现出诗人的谦虚和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王夫之在动荡时局中坚持学术追求,对学问的热爱和对虚假浮夸的批判,以及对自己才能的客观评价。
眼谢飞电激,耳续怒雷閧。
前山戢首揖,后岭折腰送。
隆冬江益清,妙转势逾纵。
石门重百关,天影割一缝。
去来讶无路,大笑落深瓮。
幽奇幻神怪,鞭箠杂麟凤。
高岩削仍皴,清籁断还弄。
经雪万松花,悬泉一川雺。
昨来困泥淖,竟日积愁恐。
舟行如释负,快意诧难共。
同侪竞歌赏,登岸惜倥偬。
追逋失已多,回首如一梦。
断竹复续竹,通水妙用笕。
我行入山中,清泉正迤衍。
绝似汞泻地,好在肉贯弗。
奚翅符半剖,横陈界翠巘。
衔尾接奔赴,刳节纵流转。
回合曲斗笋,层折迭导窾。
吞纳既汩汩,疏引但宛宛。
俯注承似仰,近给供自远。
初疑内外蛇,斗罢互息偃。
岂意调水法,尽头各弥满。
智笑辘轳拙,力患桔槔短。
昼夜响不停,天机信非浅。
钩连灌疱湢,恰称高僧懒。
傥然变作酒,便当碧筒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