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瓦雕墙拥翠微,泉声一去杳难期。
不闻缑岭仙成日,空想钧天梦尽时。
青嶂浅深当雨静,古松疏密向风悲。
近来颜色无倾国,更锁宫门欲待谁?
碧瓦雕墙拥翠微,泉声一去杳难期。
不闻缑岭仙成日,空想钧天梦尽时。
青嶂浅深当雨静,古松疏密向风悲。
近来颜色无倾国,更锁宫门欲待谁?
这首诗《骊山怀古(其四)》由唐代诗人李郢所作,通过对骊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感慨与怀想。
首联“碧瓦雕墙拥翠微,泉声一去杳难期”,以“碧瓦雕墙”描绘骊山的建筑之美,与“翠微”相映衬,展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然而,“泉声一去杳难期”一句,却在美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时间流逝、难以追回的哀愁,为全诗定下了怀古伤今的基调。
颔联“不闻缑岭仙成日,空想钧天梦尽时”,通过对比手法,将现实与传说中的仙境进行对比。缑岭仙成日,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神仙成仙的日子,而“空想钧天梦尽时”则暗示了那些美好的梦境终将消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
颈联“青嶂浅深当雨静,古松疏密向风悲”,进一步描绘骊山的自然景观。青嶂在雨后显得更加宁静,古松在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这一联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
尾联“近来颜色无倾国,更锁宫门欲待谁?”则是对骊山宫殿的现状的感慨。昔日的繁华与辉煌已不再,宫殿大门紧闭,似乎在等待着无人问津的命运。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骊山变迁的感叹,也暗含了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骊山的景物描写,以及对历史往事的怀想,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