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过上元灯火夜,寂寥春昼闲庭。
风尖寒峭逗疏棂。梅魂无处觅,柳眼几时醒。
独有海棠娇艳好,窗前日对娉婷。
花应笑我鬓星星。感时人易老,嫉俗户长扃。
节过上元灯火夜,寂寥春昼闲庭。
风尖寒峭逗疏棂。梅魂无处觅,柳眼几时醒。
独有海棠娇艳好,窗前日对娉婷。
花应笑我鬓星星。感时人易老,嫉俗户长扃。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临江仙·元宵后二日倚声》描绘了元宵节过后的一幅静谧春景。上片通过“节过上元灯火夜”暗示了节日的热闹已过,转而以“寂寥春昼闲庭”展现春日的宁静与空旷。"风尖寒峭逗疏棂"则描绘了春风微凉,轻轻吹动窗棂的景象,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
“梅魂无处觅,柳眼几时醒”运用拟人手法,写梅花虽美但已凋零,而柳树尚未完全苏醒,寓示着春天的迟滞和诗人内心的孤寂。下片聚焦于“独有海棠娇艳好”,海棠花的盛开与词人的孤独形成对比,凸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以及自身的孤独感。
“花应笑我鬓星星”借花嘲笑自己鬓发斑白,流露出时光易逝、岁月催人老的感慨。“感时人易老,嫉俗户长扃”直接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世俗的厌倦,他感到人生易老,宁愿闭门自守,不问世事。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后的春日景象,融入了词人的人生感慨,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在社会变迁中的孤独与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