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柱史去,寂寂对花神。
松桂轻阴合,苔莓古径新。
药栏萦蝶少,画鼓坏床贫。
旧壁蛛侵字,虚墙燕掠尘。
飘零浣花叟,孤负洛阳春。
南国多才子,东山罢众宾。
烛来庭似月,簪却鬓如银。
谷雨红争堕,柴门晚负薪。
大夫犹有赋,招隐更无人。
何处寻姚魏,乌衣整角巾。
一从柱史去,寂寂对花神。
松桂轻阴合,苔莓古径新。
药栏萦蝶少,画鼓坏床贫。
旧壁蛛侵字,虚墙燕掠尘。
飘零浣花叟,孤负洛阳春。
南国多才子,东山罢众宾。
烛来庭似月,簪却鬓如银。
谷雨红争堕,柴门晚负薪。
大夫犹有赋,招隐更无人。
何处寻姚魏,乌衣整角巾。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名为《先侍御手植牡丹二本于松桂下今松桂成阴牡丹零落殆尽感赋百字示骏孙》。诗中描绘了牡丹与松桂并存的景象,通过对比牡丹的零落与松桂的繁茂,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首联“一从柱史去,寂寂对花神”,开篇即以“柱史”这一古代官职代指先侍御,暗示其已离世,留下的是寂静与花神相伴的场景。接着,“松桂轻阴合,苔莓古径新”两句,描绘了松树和桂树在轻柔的阴影下生长,古径上长满了青苔,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牡丹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
“药栏萦蝶少,画鼓坏床贫”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与衰败,药栏上蝴蝶稀少,画鼓因年久失修而损坏,贫瘠的景象更加凸显了牡丹的零落。
“旧壁蛛侵字,虚墙燕掠尘”两句,通过蜘蛛网覆盖墙壁上的字迹、燕子掠过灰尘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
“飘零浣花叟,孤负洛阳春”两句,将诗人自己比作漂泊的老人,辜负了洛阳的春光,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南国多才子,东山罢众宾”两句,提到南国多才子,但东山聚会已不再,暗含对人才凋零、聚会不再的惋惜。
“烛来庭似月,簪却鬓如银”两句,通过烛光照亮庭院如同明月,形容岁月如流,鬓发已白,形象地表现了时光的流逝。
“谷雨红争堕,柴门晚负薪”两句,描述了谷雨时节花朵竞相开放,柴门傍晚时分有人背柴归来,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生活的日常。
“大夫犹有赋,招隐更无人”两句,借用了古代大夫的典故,表达了即使有才华如大夫者,也难以招引隐士,暗含对社会风气的批评。
最后,“何处寻姚魏,乌衣整角巾”两句,以寻找姚魏(两位著名的牡丹栽培者)为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在无法找到同样才华横溢之人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与松桂的对比,以及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