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岁仍饥馑,三湘要抚绥。
分忧承帝命,遗爱结民思。
自有栾公社,何须叔子碑。
若书耆旧传,清德不磷缁。
频岁仍饥馑,三湘要抚绥。
分忧承帝命,遗爱结民思。
自有栾公社,何须叔子碑。
若书耆旧传,清德不磷缁。
这是一首颇具古风和情怀的挽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悼与缅怀。诗中“频岁仍饥馑”勾勒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民的生活困苦。"三湘要抚绥"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三湘通常指湖南地区,这里象征着对故土的深情。
“分忧承帝命”表明逝者在生前承担了国家赋予的重任,为国分忧。"遗爱结民思"则说明逝者不仅为国尽职,更有余爱寄托于百姓之中,民众对其怀念之情深厚。
“自有栾公社”一句颇具巧思,栾公可能是古代某位德高望重的人物,这里用来比喻逝者,在社会上同样拥有崇高的地位。"何须叔子碑"则表明逝者的伟大不需借助任何物质载体(如碑文)便能流传后世。
最后两句“若书耆旧传,清德不磷缁”,诗人希望逝者的故事能够像古代的典籍一样流传久远,而其清廉的品格更是不需任何装饰和掩饰,便可照耀世间。"不磷缁"意味着逝者的人格魅力如同璀璨之宝,自有光芒,不需要过多修饰便能被人们所铭记。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深切悼念和高度评价,展现了诗人对于逝者不凡的政治抱负、道德修为以及其在民间留下的深刻影响力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