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津到扬子,眼界亦奇哉。
海月潮推上,江天浪拍开。
山浮两螺髻,舟泛一虾杯。
十载频南北,閒吟有此回。
问津到扬子,眼界亦奇哉。
海月潮推上,江天浪拍开。
山浮两螺髻,舟泛一虾杯。
十载频南北,閒吟有此回。
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扬子江晚眺》描绘了诗人于扬子江边的独特体验。首句“问津到扬子”,表达了诗人对江景的好奇与探访之意。接下来的“眼界亦奇哉”则强调了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叹。
“海月潮推上,江天浪拍开”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江面在月光下潮水涌动,与天空相接的壮丽画面,仿佛海月和浪涛在共同演绎自然的韵律。诗人运用“推”和“拍”这两个动态词,形象地刻画了江潮的力量与江天的开阔。
“山浮两螺髻,舟泛一虾杯”更是妙笔生花,将远处的山峦比喻为女子的发髻,江中行驶的小船比作一只小小的虾杯,形象地描绘出山水的秀美与江面的宁静,富有诗意。
最后,“十载频南北,閒吟有此回”表达了诗人多年间频繁往返于南北之间,而此刻的闲暇时光里,能在此处欣赏到如此美景,实属难得,流露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珍视与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扬子江的壮丽风光,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生活经历,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山水诗。
闽浙相望一寸心,鴒原落寞叹孤音。
五年情话空相忆,千里闲门肯见寻。
只拟连床常对语,岂堪垂老更分襟。
它时果许邻幽筑,莫倦天台尘土深。
我初游赤城,松竹空函丈。
师时奉诸佛,略不乏供养。
兹游再见之,谈笑益夷旷。
横披慰老眼,罂粟煎夜饷。
不以三生缘,遂作一指想。
新蕉展时雨,风銮鸣昼讲。
勉旃自爱重,公才定龙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