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六人同舟赴省举》
《赋六人同舟赴省举》全文
宋 / 徐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陈李张黄苏与周,更添徐子分相投。

竹林风月连三郡,北宿光芒聚一舟。

作者定知同议论,争臣顿是合谋猷。

胸中各有平津策,此去知谁作状头。

(0)
注释
陈:指人名,这里泛指。
李:人名,同上。
张:人名,同上。
黄:人名,同上。
苏:人名,同上。
周:人名,同上。
徐子:另一位人物。
竹林:隐士聚会的地方。
北宿:指北斗七星。
光芒:光辉。
议论:见解和主张。
谋猷:筹划,策略。
平津策:治国良策。
状头:佼佼者,领先者。
翻译
陈、李、张、黄、苏与周,又加上徐子志趣相投。
竹林清风明月相连通三个郡,北斗星的光辉汇聚在一条船上。
作者想必有共同的见解和主张,他们像争臣一样协力筹划.
每个人心中都有治国良策,这次离去不知谁会成为佼佼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遹所作的《赋六人同舟赴省举》,通过对陈、李、张、黄、苏、周以及自己七人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志同道合、才情出众的形象。"竹林风月连三郡"一句,借用竹林七贤的典故,象征他们的友谊深厚,如同竹林中的清风明月,跨越了三个行政区。"北宿光芒聚一舟"则比喻他们的才华如同北斗星的光辉,汇聚在同一条航船上,准备共同追求科举功名。

诗中提到的"议论"和"谋猷",暗示了他们不仅才情出众,而且有着共同的政治见解和策略。"胸中各有平津策"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治国方略,而"此去知谁作状头"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不确定谁能在这次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状元。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朋友们的才情和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科举考试结果的期待和竞争的紧张感。

作者介绍

徐遹
朝代:宋

徐遹,字绍闻,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特奏对策第一。政和六年(一一一六)官秘书省著作郎(《宋会要辑稿》运历一之一八)。直秘阁,知广德军。事见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题李伯时潇湘卧游图用苏东坡题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韵·其二

彷佛松岩畔,虬枝尚怒蟠。

写真伊应独,和韵我良难。

川溟渔村静,岚收亥市攒。

禅和总饶舌,何似不言看。

(0)

荫榆书屋叠旧韵

树以古益奇,有如诗客怀。

老榆经百年,扶疏高且佳。

松柏堪友朋,藤萝失梯阶。

徘徊苍干阴,讵似仲堪槐。

新月届上弦,流光寒以皑。

照眼芸编青,啅影春禽喈。

因欲问素娥,盈匡曾几皆。

(0)

微雨未宣润,终风又扇威。

难云麦根固,伫看稻秧肥。

望岁希逢稔,省身只觉非。

徊徨空自问,念尔小民依。

(0)

是日未至云罩寺寄题以诗·其三

去岁吟塔前,不作塔前想。

今朝望山半,已似山半往。

堪以悟离合,何须别俯仰。

铁索千尺垂,有谁破云上。

(0)

万松寺·其三

谁道山容朝夕变,招提松色四时同。

閒开屋北羲皇牖,坐对淮南十八公。

(0)

秋夜泛湖赋唐文皇爽气澄兰沼之句得诗五首依韵为次·其五

让月云归岫,报秋波澈沼。

将圆未满规,历汉常移秒。

此夕夫如何,万里明未了。

姮娥忆贞观,不改天心皎。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