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广陵栖灵寺塔》
《登广陵栖灵寺塔》全文
唐 / 高适   形式: 古风

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

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

迥然碧海西,独立飞鸟外。

始知高兴尽,适与赏心会。

连山黯吴门,乔木吞楚塞。

城池满窗下,物象归掌内。

远思驻江帆,暮时结春霭。

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

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广guǎnglínglíng
táng / gāoshì

huáinándēnglínxìnzuì
zhíshàngzàoyúnpíngtiānlài

jiǒngránhǎi西fēiniǎowài
shǐzhīgāoxīngjìnshìshǎngxīnhuì

liánshānànménqiáotūnchǔsāi
chéngchímǎnchuāngxiàxiàngguīzhǎngnèi

yuǎnzhùjiāngfānshíjiéchūnǎi
xuānchēchǔndòngzàohuàkuài

leshēnránhòuzhīsuǒ退tuì

注释
淮南:古地名,指淮南地区。
兹塔:此处指的塔。
造云族:形容极高之处。
天籁:自然的声音,如风声、鸟鸣等。
迥然:遥远的样子。
吴门:古代吴国的都城,今江苏苏州一带。
楚塞:楚国的边关。
物象:周围的景物。
江帆:江上的船只。
造化:大自然。
大块:大地,广阔的天地。
了无身:完全忘却自我。
知所退:懂得退隐的智慧。
翻译
淮南之地,富庶且适宜登高望远,这座塔最为奇特。
直直攀登,仿佛可达云端,凭借高处接纳天籁之音。
它矗立在碧海之西,独立于飞翔的鸟儿之外。
此刻才明白,真正的快乐在于此,恰逢欣赏美景的心情。
连绵的山峦笼罩着吴地之门,高大的树木延伸到楚国边塞。
城池的景色尽收眼底,万物景象尽在掌握。
思绪随着江上的船只停驻,傍晚时分,春雾缭绕。
华贵的车马似乎都在蠢蠢欲动,大自然的壮丽令人惊叹。
并非一定要离开尘世,才能体会到退隐的乐趣。
鉴赏

诗人以登高临远的角度,观赏到淮南地区富丽堂皇的景象,兹塔显得格外奇特。通过直上云端的视野,诗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与天籁相通的境界。眺眺碧海之西,独立于飞鸟之外,体验到一种高远自在的心境,这时才深刻体会到高兴无穷和心灵的满足。

山脉连绵至吴门,树木郁郁如楚国边塞。城市的城池景色都尽收眼底,万物象貌皆掌握其中。远眺江上停泊的帆船,暮色中感受到春意的生长。在轩车微动之际,思考着造物主宰赋予的大自然。诗人似乎在说,不必等到生命终结,方知何为适时退出世俗。

作者介绍
高适

高适
朝代:唐   字:达夫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生辰:704—765年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忆昨相逢论久要,顾君哂我轻常调。
羁旅虽同白社游,诗书已作青云料。
蹇质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
长歌达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
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征求尽。
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
犁牛钓竿不复见,县人邑吏来相邀。
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不知何日更携手,应念兹晨去折腰。

(0)

见薛大臂鹰作(一作李白)

寒楚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0)

途中寄徐录事(比以王书见赠)

落日风雨至,秋天鸿雁初。
离忧不堪比,旅馆复何如。
君又几时去,我知音信疏。
空多箧中赠,长见右军书。

(0)

塞下曲(贺兰作)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

(0)

送蔡十二之海上(时在卫中)

黯然何所为,相对但悲酸。
季弟念离别,贤兄救急难。
河流冰处尽,海路雪中寒。
尚有南飞雁,知君不忍看。

(0)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

今日好相见,群贤仍废曹。
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绛叶拥虚砌,黄花随浊醪。
闭门无不可,何事更登高。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