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杖东山下,微风驱积烟。
言采九节浦,行行古涧前。
沿流入深谷,飞瀑泻云天。
众壑分洪流,下有大乘禅。
高人自来往,所乐非徒然。
策杖东山下,微风驱积烟。
言采九节浦,行行古涧前。
沿流入深谷,飞瀑泻云天。
众壑分洪流,下有大乘禅。
高人自来往,所乐非徒然。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以濂泉寺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禅宗文化的独特领悟。
首句“策杖东山下”,开篇即以行动描写,策杖行走于东山之下,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微风驱积烟”一句,通过微风驱散了山间的雾气,展现出清新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言采九节浦,行行古涧前。”诗人似乎在前往一个名为九节浦的地方,沿着古老的山涧前行,充满了探索的意味。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路径,也暗含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沿流入深谷,飞瀑泻云天。”随着行进,诗人来到了深谷之中,只见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仿佛是天上的云彩化为了水滴,落入人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力量与美的颂歌。
“众壑分洪流,下有大乘禅。”山谷间溪流汇聚,形成了洪流,最终流向了下方的濂泉寺。这里不仅有自然之美的展现,更有禅宗文化的隐喻——万物归一,如同水流归海,体现了宇宙间的和谐与统一。
“高人自来往,所乐非徒然。”最后两句点明了濂泉寺中修行者的存在,他们在这里自由来去,追求的精神生活并非空洞无物,而是充满了深刻的内涵与意义。这不仅是对僧侣生活的描绘,也是对精神追求的肯定与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禅宗文化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潭潭云幕垂,杪树秋磬发。
飞仙驾青鸾,通籍在金阙。
遥见切云冠,尚想凌波袜。
殷勤小梅花,独照黄昏月。
生绡湿香雾,翠袖卷烟雪。
忽然东风恶,一夜吹石裂。
落日催行客,马上振短策。
触途眉见赤,堕俗眼生白。
安知青林中,有此江上宅。
决眦破天藏,荡胸纳空光。
一奁注寒晶,表里洞八窗。
风水自吐吞,喷云忽满江。
臞翁目如电,坐阅东海变。
酒酣跨赤鲤,谒帝通明殿。
霓裳月中闻,罗袜波上见。
垂老寄渔商,家风在潇湘。
虚舟自不系,倦鸟宁复翔。
一榻如见容,拄杖挂钵囊。
庞区翳榛莽,地瘴藏百怪。
西山何轩轩,拔脚风尘外。
中萦一线蟠,侧立两壁对。
旁连九疑高,远控三湘大。
孤亭坐林杪,俯见飞鸟背。
号弓泣二女,禦魅窜四罪。
谁去窘拘囚,故自脱天械。
飘飘思凌云,万里风雨会。
一念挂世网,平生误儒冠。
笑看蝇穴纸,坐待鲇缘竿。
薨薨醯酱瓿,岂识天壤宽。
老如本逢掖,诗肩尚儒酸。
久缠冠盖蔓,忽作泡影观。
堂堂人天师,三世一指弹。
身闲云月出,骨老霜松寒。
我生饱忧患,将心觅人安。
目击有妙寄,语乐非世欢。
坐稳且复留,火芋分懒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