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灵鹊声喳喳,下阶自衔萱草花。
慈母倚门每占喜,定想行人归到家。
昔时苦被鹊声误,臆对含愁如欲诉。
今日鹊声知有准,惊去回翔仍返顾。
东家郎君不出庭,别离那识过平生。
纵使今朝竞喧噪,有耳何曾为尔听。
西家农夫在田野,恬熙生长茅檐下。
几回著意送清音,聒乱生憎遭唾骂。
惟有慈闱白发亲,屡卜佳声秋复春。
温凊疏违甘旨缺,而今喜见远归人。
丁宁灵鹊莫飞去,深栖只向堂前树。
上无鹰鹯下弹丸,每听流声慰愁绪。
行人既归尔适宜,行人又去尔不知。
但当爱身慎饮啄,他年再报归来期。
北堂灵鹊声喳喳,下阶自衔萱草花。
慈母倚门每占喜,定想行人归到家。
昔时苦被鹊声误,臆对含愁如欲诉。
今日鹊声知有准,惊去回翔仍返顾。
东家郎君不出庭,别离那识过平生。
纵使今朝竞喧噪,有耳何曾为尔听。
西家农夫在田野,恬熙生长茅檐下。
几回著意送清音,聒乱生憎遭唾骂。
惟有慈闱白发亲,屡卜佳声秋复春。
温凊疏违甘旨缺,而今喜见远归人。
丁宁灵鹊莫飞去,深栖只向堂前树。
上无鹰鹯下弹丸,每听流声慰愁绪。
行人既归尔适宜,行人又去尔不知。
但当爱身慎饮啄,他年再报归来期。
这首明代诗人唐文凤的《占鹊辞》以灵鹊为媒介,表达了对家庭亲情的深深眷恋和期待。诗中描绘了慈母倚门倾听鹊鸣,期盼游子归来的场景,反映出古人对鹊声吉祥寓意的信任。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不同人家对鹊声的态度:东家郎君漠不关心,西家农夫则因鹊声打扰而厌烦。然而,无论外界如何反应,鹊鸟始终坚守在慈母身边,成为传递喜讯的使者。
诗人告诫灵鹊不要飞走,应留在家中树上,因为那里最安全,没有威胁。同时,他也提醒灵鹊要珍惜自己的生活,谨慎饮水啄食,以待将来再次报喜。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古来为官者,患在不自知。
新官初来日,旧官将去时。
谁兴来暮歌,谁泐去思碑。
古人如可作,此语非我欺。
忆我来兹土,刚是一年期。
我民无犯法,法在有等差。
我民有待泽,泽及无或遗。
二者皆吾勉,未必无偏私?
嘉哉我士民,古风尚可追。
士习略淳朴,民俗近恬熙?
舆情思所威,责在官所为。
顾我一书生,十载莅边陲。
循声非敢忘,终岁累奔忙。
春风度玉关,夏雨本相随。
秋霜及冬日,畏爱宜并施。
谁为一年中,不足言抚绥。
所愧亲民官,官与民相离。
未闻为父母,不自爱其儿。
未闻为赤子,不以母是依。
但愿吾父老,特此千庭帏。
人生重孝悌,百行为首推。
从此施于政,家国无异宜。
士民听我语,治人先自治。
耕读安本分,举动循矩规。
听戒在多事,好讼逞虚辞。
勿以身试法,私翼长官慈。
新官父母来,我去从此辞。
匪徒为尔言,呈亦凛在兹。
《离别敦煌父老士民》【清·苏履吉】古来为官者,患在不自知。新官初来日,旧官将去时。谁兴来暮歌,谁泐去思碑。古人如可作,此语非我欺。忆我来兹土,刚是一年期。我民无犯法,法在有等差。我民有待泽,泽及无或遗。二者皆吾勉,未必无偏私?嘉哉我士民,古风尚可追。士习略淳朴,民俗近恬熙?舆情思所威,责在官所为。顾我一书生,十载莅边陲。循声非敢忘,终岁累奔忙。春风度玉关,夏雨本相随。秋霜及冬日,畏爱宜并施。谁为一年中,不足言抚绥。所愧亲民官,官与民相离。未闻为父母,不自爱其儿。未闻为赤子,不以母是依。但愿吾父老,特此千庭帏。人生重孝悌,百行为首推。从此施于政,家国无异宜。士民听我语,治人先自治。耕读安本分,举动循矩规。听戒在多事,好讼逞虚辞。勿以身试法,私翼长官慈。新官父母来,我去从此辞。匪徒为尔言,呈亦凛在兹。
https://shici.929r.com/shici/L16Nx4PUj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