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东平道中》
《秋日东平道中》全文
明 / 薛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齐鲁西风草树秋,川原高下过东州。

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

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洲。

经行俯仰成今昔,却忆当年赋远游。

(0)
鉴赏

这首《秋日东平道中》描绘了秋天在东平道上的景色与感受。首句“齐鲁西风草树秋”以“西风”点明季节,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同时“齐鲁”二字则暗示了地点,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地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接下来的“川原高下过东州”,通过“川原”的高低错落,展现了地形的多样性和广阔性,而“过东州”则进一步强调了行进中的动态感。

“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白鹤常被视为吉祥之物,华表则是古代宫殿或陵墓前的标志,这里用来形容道边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历史久远的意境;“苍麟”即古代传说中的麒麟,常与祥瑞相联系,“卧古丘”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蕴含了对历史和自然和谐共存的赞美。

“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洲”则将视角转向更深层次的思考。禹迹,指的是大禹治水的足迹,这里用“九曲”与“禹迹”相对照,表达了对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探讨;“三山”指的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此处借以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经行俯仰成今昔,却忆当年赋远游”两句,总结了诗人行走在路上的感受,既有对过往时光的感慨,也有对未来旅程的期待。通过“俯仰”二字,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个人经历的累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探索的渴望和对人生旅途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薛瑄

薛瑄
朝代:明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
猜你喜欢

元宵薇山内弟酒边五首·其二

镫宵处处是春台,尽夜还家亦快哉。

说与诸儿此行好,满襟带得义风回。

(0)

遗衣坛

一点残灯照夜阑,洞深云气逼人寒。

仙翁从此乘鸾去,不见遗衣见古坛。

(0)

閒居杂咏三十二首·其十四耳

耳所以司听,听正乃为聪。

匪彝谨勿闻,闻之则为聋。

(0)

曹叔时见过索饯篇

泄云蒙朝日,微雨沾庭除。

幽人掩关卧,门外无来车。

曹子别经岁,枉道过我庐。

谓余抱文艺,胡为守乡闾。

余曰匪高尚,褊性涉世疏。

上奉白发亲,馀暇读我书。

岂如叔时甫,妙年美名誉。

词华烂絺绣,问学滋新畬。

奉子一卮酒,聊为谭斯须。

威凤翔高阁,逸骥腾云衢。

及时树远业,临事毋踟蹰。

(0)

出城道上有感

岸上征人水上舟,古今行役梦悠悠。

恰如河畔青青草,死尽还生那得休。

(0)

感事十诗上李侍郎·其六

伯夷困采薇,名不厕周乱。

敬通可言命,四七拱炎汉。

圣主方侧席,士或槃薖涧。

有斧苦无柯,古今同此叹。

大人世凤麟,吐握岂云惮。

么么未足数,一官从浪漫。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