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振旅。大致民。武教于时日新。师执提。工执鼓。
坐作从。节有序。盛矣允文允武。搜田表祃。申法誓。
遂围禁。献社祭。允以时。明国制。文武并用。礼之经。
列车如战。大教明。古今谁能去兵。大晋继天。
济群生。
仲春振旅。大致民。武教于时日新。师执提。工执鼓。
坐作从。节有序。盛矣允文允武。搜田表祃。申法誓。
遂围禁。献社祭。允以时。明国制。文武并用。礼之经。
列车如战。大教明。古今谁能去兵。大晋继天。
济群生。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春季军事演习的场景,展现了军队的组织纪律与礼仪制度。诗人傅玄通过“仲春振旅”开篇,点明了时间与活动——春季的军事操练。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军事活动中各个角色的职责:武官手持指挥棒,乐工敲击战鼓,士兵们按照指令行动,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体现了“文武并用”的理念。
“搜田表祃”、“申法誓”、“遂围禁”、“献社祭”等词句,分别指出了军事演习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对土地的祭祀、法律的宣誓、围猎的准备以及对神社的供奉,这些都体现了古代军事活动与宗教、法律的紧密联系。
“允以时”、“明国制”强调了军事活动需遵循恰当的时间与国家的制度,确保了仪式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文武并用”、“礼之经”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军事与文化、礼仪并重的价值观。
最后,“列车如战”、“大教明”、“古今谁能去兵”、“大晋继天,济群生”等语句,表达了军事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军事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军事演习的壮观场面,也蕴含了深邃的历史哲学思考,体现了作者对军事与社会关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