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丹凤食,不学景龙吟。
自有慈仁意,相依岁月深。
潜符君子道,可愧世人心。
徒尔秋郊外,青青数亩阴。
不求丹凤食,不学景龙吟。
自有慈仁意,相依岁月深。
潜符君子道,可愧世人心。
徒尔秋郊外,青青数亩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慈竹》。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自然和谐共处之情怀的诗句。
“不求丹凤食,不学景龙吟。”开篇两句表明诗人并不追求高不可攀的物质享受,也不模仿那些华丽而虚夸的言辞,显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
“自有慈仁意,相依岁月深。”这里,“慈仁意”指的是诗人对自然的温柔与善良的情感。而“相依岁月深”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长久时光,这种关系是深厚而且亲密的。
“潜符君子道,可愧世人心。”这两句中,“潜符君子道”意味着诗人内心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而“可愧世人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人心态的轻视或不屑。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认为自己的修养和品行远超过普通人。
最后两句,“徒尔秋郊外,青青数亩阴。”描绘了一幅秋天郊野中的景象。“徒尔”意味着独自一人,而“秋郊外”则是指在秋天的乡村之外。而“青青数亩阴”则形容了郊外那些绿意盎然、面积不大的树荫。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理念,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