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望秋月,清旷无风埃。
谁知故园影,亦向裔夷来。
水际衰老翁,练衣独徘徊。
頫仰方自适,为谁指玄胎。
潇湘望秋月,清旷无风埃。
谁知故园影,亦向裔夷来。
水际衰老翁,练衣独徘徊。
頫仰方自适,为谁指玄胎。
这首诗名为《古兴十六首(其十二)》,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通过“潇湘望秋月”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旷远的氛围。诗人以“清旷无风埃”形容秋月之下的潇湘景色,强调了环境的纯净与宁静,仿佛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接着,“谁知故园影,亦向裔夷来”,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故园的影子与远方的裔夷之地联系起来,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即使在异乡也能感受到故乡的影子。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沉又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水际衰老翁,练衣独徘徊”,描绘了一位老翁在水边独自徘徊的情景,穿着白色的衣物,显得格外孤独。这一形象与前文的清幽景象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孤独与寂静感,同时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最后,“俯仰方自适,为谁指玄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无论是俯身还是仰望,都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种自适的状态并非为了取悦他人,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接纳。“玄胎”一词,可能指的是生命的根源或宇宙的奥秘,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生命与宇宙的敬畏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以及宇宙的感悟,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清溪一带城东路,新蜩乍鸣高柳。
五里蒹葭,数声啼鸟,正是薰风时候。将船载酒。
感卅载重来,光阴回首。
蟹罟鱼罾,小楼临水尚依旧。
天光水影荡漾,看翩翩巧燕,波面飞逗。
绿树成阴,红栏倒影,野色暗侵襟袖。维舟渡口。
听萧寺钟声,梵宫轻扣。留客殷勤,再来秋雨后。
秧针初绿,绕蓬门远近,高低如簇。
日上山头,风到溪边,田父荷锄行速。
儿童催却牛羊去,向高陇、笛吹村曲。
任野人、无事徘徊南亩,堪娱幽独。
城市红尘隔远,茅檐斟浊酒,胜如醽醁。
但有榆连柳矗,也何用得,乔松修竹。
逢迎野老威仪肃,周旋久、爱他朴遫。
况秋来、高廪千家,真是太平风俗。
万红电谢。问荒山老屋,谁伴高节。
唤起逋翁与重认,别后珊瑚贞骨。
篁韵怡魂,茶香破梦,咳唾皆清绝。
菭阴巡遍,碧天飞上明月。
遥共白石词仙,心香一瓣,证天然芳洁。
翠羽啁啾似诉说,频岁江湖羁屑。
破帽笼头,残镫伴影,独浪烟霞窟。
青鸾何处,岁寒长此盟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