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垂暮年,不受烦恼攻。
欲修沙门果,坐怪须发空。
言有摩尼珠,自照迷妄踪。
当来滞碍心,如以巨物摏。
妻子昔所爱,今断如溃痈。
欲作大医王,遍救瘖与聋。
长安坐寂寞,饥腹听午钟。
行归洗黄尘,誓将扫青松。
一蠡渡长淮,东望迦叶峰。
我走名利场,未可谈从容。
软语感屡发,为我清心胸。
上士无住著,此别何由逢。
上士垂暮年,不受烦恼攻。
欲修沙门果,坐怪须发空。
言有摩尼珠,自照迷妄踪。
当来滞碍心,如以巨物摏。
妻子昔所爱,今断如溃痈。
欲作大医王,遍救瘖与聋。
长安坐寂寞,饥腹听午钟。
行归洗黄尘,誓将扫青松。
一蠡渡长淮,东望迦叶峰。
我走名利场,未可谈从容。
软语感屡发,为我清心胸。
上士无住著,此别何由逢。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修行的决心和过程。开篇“上士垂暮年,不受烦恼攻”表明高尚的僧人即将进入老年,却依旧不受世间杂念的侵袭,坚持自己的修行道路。"欲修沙门果,坐怪须发空"则是表达僧人的愿望——要修炼到成就沙门的果位,通过静坐冥想来清除心中的杂思。
"言有摩尼珠,自照迷妄踪"中,摩尼珠象征着智慧和光明,僧人借此象征性物品来比喻自己内在的觉悟之光,用以照亮迷失的脚印。紧接着“当来滞碍心,如以巨物摏”则形容那种内心障碍如同巨大的重物压迫着心灵。
"妻子昔所爱,今断如溃痈"表达了僧人对世间情感的割舍,过去深爱的亲人,如今都像破裂的脓肿般被他抛弃。接着“欲作大医王,遍救瘖与聋”则是僧人的慈悲心愿,想要成为能够治愈众生病痛的大医王。
"长安坐寂寞,饥腹听午钟"描绘了僧人在繁华都市中的孤独和清贫,以及他对时间流逝的感受。"行归洗黄尘,誓将扫青松"则是表达僧人返回寺庙,洗净尘世之心,发誓要扫除内心的妄念。
“一蠡渡长淮,东望迦叶峰”中,一蠡可能指的是小舟或简单的小船,渡过宽阔的河流,向着远方圣洁的山峰迦叶峰看去,显示了僧人心向高处。"我走名利场,未可谈从容"则表达了僧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超脱,他在追求精神境界时,并不觉得自己能够轻松地谈论这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软语感屡发,为我清心胸"中,可能是指僧人内心深处对佛法或修行的理解和体悟,这种柔和的话语不断在他心中涌现,为他的内心带来了澄清。最后“上士无住著,此别何由逢”则意味着高尚的僧人已经达到了一种无所执着的境界,在与世间告别时,并不感到任何挂念或困扰。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的内心世界和修行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出家人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净化的深刻理解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