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度试春闱,新见声名满帝畿。
甲第久惭唐李合,奇才终误宋刘几。
功名岁晚非蓬鬓,湖海官贫尚布衣。
试看孤鹰下林落,甘心还向碧天飞。
十年三度试春闱,新见声名满帝畿。
甲第久惭唐李合,奇才终误宋刘几。
功名岁晚非蓬鬓,湖海官贫尚布衣。
试看孤鹰下林落,甘心还向碧天飞。
此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送桑民怿训导泰和》。诗中描绘了对友人桑民怿的深切关怀与勉励之情。首句“十年三度试春闱”点明了友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的艰辛历程,表达了对其坚持不懈精神的赞赏。接着“新见声名满帝畿”则赞扬了友人在科场上的崭露头角,名声远播京城。
“甲第久惭唐李合,奇才终误宋刘几”两句运用典故,以唐代李贺与宋代刘几为喻,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与对其仕途不顺的惋惜。接下来“功名岁晚非蓬鬓,湖海官贫尚布衣”两句,通过对比年老功名未就与身处湖海、官微衣薄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淡泊名利、坚守自我人格的钦佩。
最后,“试看孤鹰下林落,甘心还向碧天飞”以孤鹰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友人虽暂时处于低谷,但依然怀揣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如同孤鹰一般,即使跌落也要奋力飞翔于碧蓝的天空。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既是对友人的深情寄语,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荆河惟豫州,厥赋实第二。
汝南天之中,亦属中上地。
漆丝既繁兴,纤絮以时致。
洎乎井牧荒,农民乃多事。
或为旱潦侵,或因兵燹弃。
阡陌纷错陈,沟洫久废置。
朝廷重稼穑,特设牧民吏。
厚以赐复恩,重以荒田议。
匪惟念民依,亦将收地利。
岂知群有司,相视等儿戏。
荆榛翳丘陇,瓦砾罗市肆。
我欲呼流民,裹粮千里至。
相彼高下田,畀以耕耘器。
播谷居其始,种菽及其次。
三时课晴雨,岂曰非善智。
惜非劝农官,怀此终何试。